有說法稱,空腹喝牛奶,奶中的蛋白質將被當做能源而燃燒掉,導致營養全浪費,所以不能空腹喝。從營養與生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人在24小時內空腹的時間多于飽腹,胃里空空,不是必須由外來食物提供能源。
人體的肝臟和肌肉內儲存著肝糖元,它起到調節血糖濃度并維持血糖穩定的作用,是能量的重要來源。糖元由食物轉化后積聚,正常人有完善的自我調節作用,物質的轉化既相當復雜、奧妙,又能保持平衡。 喝完牛奶后,蛋白質須在小腸中分解為氨基酸才被吸收。之后,通過門靜脈進入肝臟,由肝臟做復雜的轉化,而非作為一種“燃料”白白地燃燒掉。所以,空腹不宜喝牛奶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
不過,如果你是乳糖不耐受患者,建議最好不要空腹喝。因為這類人體內的乳糖酶含量少,或活性低,對牛奶中的乳糖不能分解吸收。空腹時飲用容易導致腸內堆積大量短鏈脂肪酸和氣體,從而出現腹瀉、腹脹或腹絞痛等癥狀。這類人喝牛奶,可先進食一些淀粉類食物后再喝牛奶;或選擇少量多次的辦法,慢慢刺激乳糖酶的增加而適應牛奶。(via家庭醫生)
來源: 廣東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