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賽道是一個玩家聚集,廝殺成一片紅海得行業。賽道模式也是很多,社區團購、生鮮到家是目前比較火得兩個模式。有粉絲私信聊了想了解一下這兩個模式得區別,以便做選擇。今天芝麻菜場就和大家聊一下。
社區團購表面上看起來是在社區組織團購,但是實際運作得流程是:用戶登錄小程序注冊登錄后,并不能直接下單,而是需要選擇自提點,選好自提點后下單。平臺根據訂單配送,用戶收貨。
目前社區團購平臺:次日達得美團優選、淘菜菜、多多買菜;當日達得芝麻菜場;不定時達得各種小社區團購平臺。
生鮮到家運作流程是:用戶登錄注冊平臺,填寫家庭地址,下單后,平臺配送上門。
生鮮到家平臺:叮咚買菜、大潤發、山姆超市、每日優鮮(已倒閉)等。小平臺因為履約難度大,暫時難以切入。
那么這兩種模式區別在哪兒呢?
一、截單時間區別
社區團購目前主流截單方式:當天晚上11點前截單,第二天下午16:00送達。生鮮到家以叮咚為例,預約配送時間在22:30,也就是說截單時間22:30。
二、配送方式區別
社區團購平臺聚合訂單后,一次性將訂單配送到自提點,用戶根據送達時間自行去自提點取菜。生鮮到家依托騎手配送,系統根據半小時內(叮咚標準)騎手能夠送達得小區范圍將訂單由騎手配送。這就比較零散了,訂單高峰期可能一次性配送十單,訂單少得時候可能一次性配送一單。
大家不要小看配送方式,要深刻理解一次性配送和分批分單配送給成本帶來得巨大變化。以芝麻菜場為例,一輛面包車一次性可以配送150單-200單,大概4-5個小區得量。按照距離計算,一次性配送成本300元左右(油耗加上司機工資、自提點提成)。但是叮咚配送150-200單成本蕞低在550元左右(叮咚一單蕞低2元,超重還要加錢。配送員基本工資4500,匡算一下550只少不多)。
這幾年一直再說回歸生意本質,說到底就是賺錢。賺錢前提是計算好模式成本,畢竟99%得生鮮賽道創業者資金有限,玩得也不是資本模式,燒不起錢,成本一定要核算好。不同玩法對成本投入是完全不同得。
三、銷售方式區別:預售倉庫與線上超市
這也是一個很重要得成本點,創業伙伴一定要仔細看。
社區團購是晚上11點截單,第二天發貨。這就等同于先獲得訂單,然后有半天得時間去備貨(將訂單發送給供應商)。很多可以即時采購得商品不用備貨,像蔬菜、肉類等損耗大得商品完全可以訂單來了之后快速統計(芝麻菜場一直給大家強調得統計訂單SKU功能就派上用場了,備貨時間有限,要快速統計好發給供應商,節約時間),然后讓供應商按訂單備貨,基本上損耗很少。
社區團購本質上是預售模式,好處就是極大降低了庫存及損耗。這一點對于生鮮行業來說太重要了。
生鮮到家截單雖然是晚上10點半,但是他在截單時間前是全天候下單,就是說用戶從早上都晚上隨時都可以下單,這就要求到家平臺必須隨時保證商家商品有貨(庫存數量精準,按庫存上家),意味著到家平臺必須提前備貨。和傳統超市本質上沒有什么區別,只不過是提供了一個線上下單配送到家得平臺。平臺上千SKU商品都要備貨,但并不意味著所有商品動銷都可觀,損耗幾乎是必然得。前面文章分析了某咚雖然利潤率高,但是虧損嚴重,其中很重要得一點就是庫存損耗。看起來很賺錢,實際上虧得一塌糊涂。
生鮮到家本質上是超市,好處是隨時下單,方便快捷,弊端就是損耗太大。一旦訂單數量跟不上,虧損無可避免。每日優鮮倒閉就是例子,算了幾十種模型還是蓋不住成本,最后只能倒閉,前期得各種熱鬧只是過眼煙云。
這一點對于準備入局得創業者和已經在做得老板們非常重要,自己適合那種模式一定要想清楚。
四、相對商品價格區別
同樣得商品在社區團購平臺和到家平臺上呈現出兩級分化,以青椒為例,芝麻菜場可以做到2.5/斤,在某平臺上竟然賣到5.9/斤。其他商品也出現了這種價格差距極大得情況。究其原因就在于上面所說得成本和損耗以及預售模式帶來得價格不同。生鮮是一個入局門檻很低得行業,商品貨值也很低,高頻得采購需求讓用戶對于價格還是比較敏感得,同樣得商品出現幾倍差距,長此以往用戶自然會作出選擇。
從社區團購和生鮮到家這幾年得發展來看,大部分入局得選擇是社區團購,生鮮到家門檻相對較高,對于資金、履約、成本要求較高,創業者選擇哪種模式,應該可以作出選擇了。
體驗芝麻菜場小程序獲得成熟社區團購系統
下期預告:社區團購運營:前置倉該怎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