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程世東:未來出行即服務
認為無人駕駛遠期可能會對整個出行體系和出行生態帶來影響。
我國城市交通發生最大的變化是小汽車進入家庭,進而改變了整個出行體系。而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浪潮之下,催生出了網約車、共享汽車等城市交通新業態。未來,城市交通新業態將會如何發展?
?
1月8日,在2019新京報第十五屆超級汽車頒獎盛典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東發表《汽車共享化,究竟有多大》主題演講表示,汽車智能化、無人駕駛推動著共享化,但同時也可能會帶來交通擁堵,需要綜合協調布局。
?
?
智能化推動共享化
?
在新一輪技術革命驅動下,全球出行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5G、大數據、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正在重塑我們未來出行方式。在以電動化為根基,以綠色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為特征的跨界融合浪潮中,汽車產業的變革勢在必行。
?
程世東在演講中表示,未來不再是賣車,而是賣服務,出行即服務。
?
隨著無人駕駛的普及,賣車不是賣車,而是賣服務,越來越多人“不求擁有、但求所用”。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尤其是年輕人不再講究擁有,只需要有車用就可以了。汽車智能化、無人駕駛推動著汽車的共享化。
?
程世東表示,擁有汽車具有使用的便利性和生活空間的擴展、個性化,雖然無人駕駛能夠提升共享的發展,但個性化的用戶使用會阻礙共享的發展,且未來也不會改變。
?
他表示,未來隨著觀念與理念的變化以及無人駕駛的影響,汽車共享會有一定增長,但小汽車擁有率會有所降低,影響沒有想象得那么大。
?
無人駕駛恐加重擁堵
?
程世東表示,從遠期來看,無人駕駛可能會對整個出行體系和出行生態帶來很大的影響。他認為:“以后隨著觀念和理念的變化,無人駕駛確實帶來了成本上一定的減省,汽車的共享會有一定增長,但絕沒有現在很多人想象得那么大。無人駕駛、汽車共享后,交通擁堵可能會加重。”
?
程世東分析道,“無人駕駛之后,到底是我們自己開車的多,還是通過購買服務市場化的成分更多呢?到底我們之中有多少人是只用不買?”他認為,小汽車的擁有和使用是兩回事,對交通來講也是兩回事。對交通來講,產生壓力的是使用,使用才會占道路資源,對交通擁堵產生影響?!皬臒o人駕駛在城市中的定位來看,如果汽車的形狀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我認為它依然會帶來汽車的交通擁堵,無人駕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但是提高的幅度不會特別大?!?/p>
?
因此,未來無人駕駛實現后,交通擁堵可能會增加。“無人駕駛會使道路的通行能力增加,但在交通飽和的情況下,通行能力并不能提高多少。”
?
此外,程世東還表示,擁堵的程度跟人們對擁堵的容忍度有關系,當人們不能容忍這種交通擁堵的時候,就會改變自己的出行行為。
?
新京報記者 魏帥 圖片來源 新京報
編輯 李文娣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