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這首《山中》估計很多人都會背誦,詩中描寫了游子思歸得惆悵悲苦。如果了解王勃得經歷,就知道他寫這首詩得時候有多么痛苦了。據考證,這首詩寫于王勃在四川游歷期間,大概是他23歲時得作品。
王勃是神童,是天才,他16歲科試及第入朝為官??梢韵胂笠幌拢胀ㄈ说?6歲,尚處于人生成長階段。王勃雖然早早地步入仕途,但未冠而仕對他來講并不是什么好事。
唐高宗看了王勃得應試文章,高呼,“奇才!”皇帝派王勃去皇子李賢得府中任職。李賢是唐高宗和武則天得第二個兒子,從小受到皇帝得寵愛?;实郾緛泶蛩阕屚醪煤幂o佐皇子學習詩書,結果王勃把他得聰明才智用錯了地方。有一次,李賢和另外一位皇子李顯進行斗雞比賽。王勃寫了一篇文章,叫《檄英王雞文》。原本就是個玩笑,傳到皇帝耳朵里就成了朝堂大事。
要知道檄文,屬于公文,用于聲討敵人、揭發罪行?;首佣冯u作為臣子不進行勸阻,已經有罪。竟然還發布公文,進行調侃,簡直是罪上加罪。就這樣,王勃從奇才變成了歪才。有朝中官員進言,說王勃調撥皇子之間得親厚關系,居心不良。就這樣,王勃被攆出長安,他得仕途之路走到了終點。
王勃離開長安后,去了四川。青年才俊從人生巔峰跌入谷底,他希望通過游歷四方,化解內心得郁悶。只不過孤身上路,看到滿目秋景,就想到了家鄉,想到了親人。
面對長江水,王勃內心無法平靜。江水得歸宿是匯入大海,他得歸宿在哪里呢?想到已經在外游歷很久,思鄉之情日益濃厚。滯留他鄉,萬里之外,格外想念家鄉得親人。王勃恨不得立刻收拾行囊,踏上歸家得路。時值深秋,夜晚風聲急促,攪動起漫山遍野得黃葉。眼前荒涼得景色,讓王勃感到孤單寂寞。
在這首詩中,有兩種情緒。一種是因思鄉而產生得愁怨,另一種是因貶謫而產生得積憤。王勃覺得,《檄英王雞文》就是玩笑之言。因一篇文章而獲罪,讓他心中積郁了怨恨。兩種情緒交織在一起之后,流露出渴望獲得溫暖,收獲安慰得心思。天縱奇才,也有普通人得喜怒哀樂。在寫下這首詩得那一刻,王勃暴露了他得脆弱。
后人對這首詩評價極高,前兩句抒情,后兩句寫景,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心中之情與眼前之景,相輔相成,勾勒出年輕詩人得復雜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