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位于甘肅省慶陽市環(huán)縣山城鄉(xiāng)八里鋪村,解放前農(nóng)村農(nóng)民得土地以“坰”為單位,也就是一對好牛一個上午所耕之地為1“坰”,很多地名也稱為“六坰地”、“十坰咀”、“四坰溜子”等。
解放后改為以畝做單位,每畝666.6平方米,但農(nóng)民仍然習(xí)慣用坰做單位,二者之間差別不小,就用“步”作為丈量單位,每步5尺,每畝為240平方步。但每步5尺,不是用量布得尺子丈量,而是以大個子人得“步”數(shù)為標(biāo)準(zhǔn),結(jié)果與“坰”差不多。
根據(jù)原任洼子生產(chǎn)隊會計任治江筆記本顯示:1979年3月1日,給社員每戶劃分0.7畝到1.5畝豬飼料地,就是以平方步為丈量單位,如父親“任正東,長30步,寬5.5步,0.7分”。
我們?nèi)瓮葑由a(chǎn)隊,1980年土地承包,1998年第1次整承包地時,仍然以步為丈量單位,我家承包地增加為63.8畝,下而是1993年10月5日一11月7日丈量我家(父親任正東)土地時所有記錄:
《灣地》中,杏樹梁梁50×19=3.5畝,勃行子50×36.5=7.6畝,城咀林40×22=3.6畝,物子埫96×17.5=6.8畝,墳彥30×3.5=0.4畝,大趟11×69.5=3.1畝,門前咀林地48×12=2.4畝、42×18=3.1畝、30×6=0.7畝、杏樹陰扇扇11.5×50=2.3畝,合計32.5畝。
高塬地中,陰扇扇90×20.5=8畝,長梁路北87×27=9.7畝,長梁126×17=9畝,陰扇扇93×12=4.6畝,合計31.3畝。1993年11月11日,對土地進行了第2次調(diào)整,我家人口沒變,土地調(diào)出高塬地13.6畝(用6.2畝灣地兌換),剩余17.7畝,共有灣地、高塬地50.2畝。
2022年石油采油七廠在馬鞍山轉(zhuǎn)都峁打出油井1口,征用我家長咀林地與勃行子耕地4.2畝(獲得征地補償款123000多元),此后上述耕地未作變動,僅在2016年,實施整村推進項目中,大部分平整為梯田,部分地塊進行了合并,但數(shù)量增加不多。
2017年11月28日,我家(家長變?yōu)殚L子任睿)土地確權(quán)航拍時:灣地41.76畝,其中大趟與物子埫12.92畝、杏樹梁梁與勃行子12.01畝、墳彥1.19畝,陰扇扇3.01畝、大趟1.2畝(送給堂弟)、城咀5.16畝、長咀林地1.66+4.61=6.27畝,加上征地4.2畝,灣地合計45.96畝。
高塬地23.72畝,其中長梁路北13.71畝,陰扇扇4.23+3.04+2.74=10.01畝。共計69.68畝,是原來得50.2畝得138.8%。
另外,原四川掌生產(chǎn)隊社員嚴存仁講述,1980年他家10口人,承包地124畝,經(jīng)過3次土地調(diào)整,他家土地未增加也未減少,2017年土地確權(quán)164畝,是當(dāng)年得132.3%。
可見,我們?nèi)瓮葑由a(chǎn)隊1980年包產(chǎn)到戶時棄耕279畝,劃分各戶1210畝;1993年第壹、第二次調(diào)整土地時,將部分耕地和荒地納入,總面積1394.7畝,其中灣地722.3畝,高塬地672.4畝。
2017年土地確權(quán)時,暫無全生產(chǎn)隊確切數(shù)字,估計在1800畝左右。2022年蕎麥、小麥畝產(chǎn)量200斤左右,實際上僅有150斤左右(家鄉(xiāng)生產(chǎn)隊檔案資料解析之二,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