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
胳膊、肝、腎……這些字很簡單吧,都表示我們身體得部位,而且里面都有“月”字,但它們和月亮有什么關(guān)系呢?還是那句話,想不出來,就是確實沒關(guān)系,因為這些字得部件其實都不是“月”,而是“肉”。
關(guān)于“月”和“肉”,在前面說“有”時略提過,“有”得一種字形就是“手里有肉”,今天從字源來詳細(xì)解釋一下。
肉肉——說文小篆
“肉”在《說文》中得解釋為“胾肉”,胾,音zì,就是切成大塊得肉。上面得兩橫是“肉”得肌理。這里需要說明兩點:
第壹,關(guān)于胾,在許慎得時代上面是兩短橫,下面為“月”,意思是“大臠(luán)也”,而臠是什么呢?這里又體現(xiàn)了古人用字之考究:“切肉大者為胾,胾小者曰臠”;
第二,既然都把“切肉”定義地如此詳細(xì)了,說明“肉”在最初只表示食用得、動物得“肉”,因為不可能切“人得肉”。而“人得肉”為“肌”,所謂“人曰肌,鳥獸曰肉”,本來二者“析言有別”,但“渾言無別”。
從小篆字形來看,“肉”確實和“月”有些相像,那么“肉”是怎么一步步變成“月”得呢?先來看甲骨文。這三款字形基本相似,就是“斜度”、開口上略有差異,這也很正常,畢竟當(dāng)時是人工刻字。但共同點在于,都是橫放、中間只有一“豎”、不封口。
肉——甲骨文
我不太清楚考古工感謝作者分享和諸多學(xué)者破譯甲骨文得具體步驟,但肯定還是參考了《說文》,否則只看這個方框,甚至是一段卜辭,我覺得我肯定是想不出來這表示得是“肉”,至少會很難猜。
肉——金文
金文中第①款為西周時期得寫法,可以看出這時還是“橫放”得,但中間得一“豎”已經(jīng)變成了“兩豎”,并且封口;到春秋時得第②款字體已經(jīng)變成了“豎形”,第③、④款為戰(zhàn)國字形,后三款字形已經(jīng)和今天得“月”字基本相似。
而今天“肉”得字形到漢代才出現(xiàn),將原來一筆得肌理寫為兩筆。所以在許慎得時代,“肉”還都是“月”得形狀,那么小篆中有“肉”得漢字字形自然也都是“月”形,這些字逐漸演變,有得成為“月字旁”,比如篇首得諸多文字,而有得變成了“肉”,比如上文得“胾”等。
以上就是“肉”得字源解釋,今后大家再看到有“月字旁”得字,如果實在和月亮沒關(guān)系,不妨想想是不是其實是“肉”。這樣得字有很多,這里以前面提過得“肩”字為例說明下,其他字后面遇到再說。
肩肩——甲骨文
“肩”在甲骨文中就是表示肩胛骨,是一塊骨頭得形狀。前面學(xué)習(xí)過“心”,古人得智慧總是超乎我們得想象,他們不僅知道“心”得構(gòu)造,還看到“肉”得肌理,現(xiàn)在又告訴我們肩胛骨得模樣。
由于和“肉”有關(guān),所以“肩”在演化過程中加了“肉”來表意,但是上面肩胛骨得形狀越來越模糊,最后只剩下幾根不明所以得線條。
肩——說文小篆
《說文》解釋為“髆也”,“髆”就是“膊”。小篆得字形中上面中間是有一橫得,但又說明“俗肩從戶”,意思就是“肩”字得俗體字上面是“戶”。
肩——說文俗體
可見,今天得字形即近日于此。這里得“戶”并非“門戶”之意,而是一種訛變。
參考:
1.有:有趣得漢字之“有”79|手里“有”肉,心里不慌
2.心:有趣得漢字之“心”108|不是比心,是它就長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