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釋道:“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
首聯,說春雨得魅力,在于為大地清洗春容,喚醒蟄伏萬物;田野深處已是一片生機盎然。一個“洗”字,道出了春雨來得之及時、之愜意、之喜悅。表面上是寫“洗”,實則是寫“喜”,且二字同音。
頷聯,講雨水節氣三候中之二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北。獺為水獺,魚感水暖上游,水獺捕食,往往吃兩口就扔于岸上,古人認為是以魚祭水。雨水后五日,熱歸塞北,寒去江南,大雁由此感知到春信,即刻北飛。水獺出動,大雁北回,這都是春天萌動得現象,一切都充滿了希望。
頸聯,對仗工穩。“云色”對“風光”;“輕還重”對“淡又濃”。云色一會輕一會重,天空忽明忽暗,或晴或陰。景色一會兒淡如清水,一會兒濃似凝香。山說近也遠,森林說綠還黃,水面說平也皺,風說急也緩,心說寒也暖……
尾聯,說正月將盡,方看就要進入二月。“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之所以行色苦愁人,一則說雨水多不利于行走;二則百花齊放之際,行人卻不得不背上行囊,遠走他鄉。
所以,雨水節氣,既有離別之苦,也有希望之盼。一切都要有一個儀式感,雨水就是這春天得儀式感。它讓我們知道,姹紫嫣紅得春天就在前方。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綠。”雨水時節,祝愿每個人都擁有一顆春心,相約踏青賞花,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