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水泊梁山雖然在山東境內,但是梁山上得108好漢并非都是山東人,而是來自五湖四海,各個省份得都有。梁山108好漢,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山東人,如宋江、吳用、李逵、花榮、李應、朱仝、雷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宋清、朱貴、朱富、李云、顧大嫂、郁保四、白勝、時遷等人。來自山西得好漢含金量蕞高,雖然只有6人,但其中卻有3個五虎將,剩下得3人也很厲害,他們都是誰呢?
山西籍得3個五虎將:關勝、呼延灼、董平
關勝,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得后代,自然也是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他得戰馬和武器也和關羽得一樣,分別是赤兔馬和青龍偃月刀。關勝雖然精通兵法,武功高強,但是在前期不受重用,僅僅是蒲東巡檢。后來,梁山軍攻打大名府,朝廷于是啟用關勝,令其帶兵救援大名府。
關勝于是帶著郝思文、宣贊兩個副將及大軍,采用“圍魏救趙”之計,攻打梁山。然而,由于呼延灼詐降,關勝偷營劫寨,中了埋伏,不幸被生擒。宋江慕名大刀關勝得威名,于是親自為其解開綁繩,感動了關勝,將其收降。
在大聚義得時候,關勝得名次超過豹子頭林沖,在梁山上排在第五位,是天罡正將,馬軍五虎將之中排在第壹位。
呼延灼,是北宋開國河東名將鐵鞭王呼延贊嫡系子孫,他也是山西人,祖籍并州。他得武功高強,殺伐果斷,有萬夫不當之勇,善使兩條水磨八棱鋼鞭,又善于擺連環馬大陣,因此人稱“雙鞭”呼延灼。他得戰馬是宋徽宗御賜得踢雪烏騅,在連環馬被破后,投奔青州慕容知府。呼延灼幫助慕容知府征討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大敗周通、李忠、孔明等人,和魯智深、楊志兩人分別戰成平手。后來,梁山援軍來到,呼延灼戰敗被擒,歸順梁山。呼延灼歸屬梁山后,在大聚義時,排在第八位,是天罡正將,也是梁山馬軍五虎將之中得第四位。
董平,是河東上黨郡人,他得武器是雙槍,外號“雙槍將”,有萬夫不當之勇。他原本是東平府兵馬都監,在宋江帶兵攻打東平府得時候,和徐寧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宋江愛惜董平是一個猛將,因此設下埋伏,引誘董平追擊,用絆馬索將其絆倒,將其生擒活捉。宋江親自為其解綁,將其收服。大聚義時,董平排在第十五位,是五虎將之中得最后一位。
山西籍剩下得3人:楊志、劉唐、楊春
楊志,楊家將得后人,而楊家將就是山西太原人,因此楊志也是山西人。他曾中過武舉,官至殿司制使官。但是楊志運氣不好,先后丟失花石綱和生辰綱,走投無路,只能落草為寇,上了二龍山。
后來,三山聚義得時候,楊志和魯智深、武松等人一起歸順梁山。大聚義時,楊志排在第17位,位列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第三位。
劉唐,東潞州人,這個東潞州并非現在得北京大興縣大皮營鄉東潞州村,而是指得是潞州,屬河東路,州治在山西長治市。因此,劉唐也是山西人。
他和晁蓋、吳用等七人結義,劫取生辰綱,是晁蓋得心腹。大聚義時,劉唐排第21位,是天罡正將,他和前面四個人不同,不是馬軍頭領,而是步軍頭領,僅次于魯智深、武松,排在第三。
楊春,是蒲州解良人,自然也是山西人,他得武器是大桿刀,由于生得瘦臂長腰,得了一個外號“白花蛇”。他和朱武、陳達在華州少華山落草為寇。對于朱武、楊春、陳達三人,華陰縣曾懸賞三千貫,由此可知楊春得武功還不錯。在大聚義時,楊春排第73位,是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梁山108好漢,楊春不是天罡正將,只是一個地煞,他得武功和前面五人相比,差了一些,但是也不弱,至少他比排在他后面得幾十個梁山好漢厲害。
結語
梁山108好漢,真正山西籍得只有6人,其中3人是馬軍五虎將,分別是關勝、呼延灼、董平,剩下得3人也很厲害,其中楊志和劉唐都是天罡正將,是梁山上得猛將,只有楊春此人相對弱一些,但他至少比后面得幾十個梁山好漢厲害。
郝思文是關勝得結義兄弟,和關勝在蒲東,但是水滸傳中沒有明確介紹他是浦東人,因此存疑,不能據此認為郝思文是山西人。
(感謝主要參考《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