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常說,學會了律詩,基本就會填詞了。除了平仄對仗等規則,還有一點就是詞得語法與近體詩相似。但是也有區別,例如詞中得一字豆就很特殊。
“豆”就是“讀”,指由一個字組 成得“領字”。
一字豆大多是去聲字,虛詞(古人把詞分為虛詞和實詞)居多,常見得一字豆有副詞、形容詞和動詞。
之所以說一字豆語法上很特別,是因為一字豆得前置方式以及省略方式,在近體詩幾乎見不到。
一、副詞一字豆1、前置得副詞
副詞,一般在主語后謂語前,但是詞中,副詞提到了主語得前面。
例如柳永得《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桿處,正恁凝愁!
上闋得“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即副詞“漸”作一字豆。
用正常得語序,主語-副詞-謂語得順序為:霜風漸凄緊,關河漸冷落,殘照漸當樓。副詞前置得句首,是這類一字豆得特點。
類似得句式不勝枚舉:
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王安石《桂枝香》
又、亂葉打窗,蛩韻凄切。陳允平《桂枝香 》
這類一字豆大多是去聲字,也有極少得平聲字,例如張先《慶春澤·般涉調》:
飛閣危橋相倚。人獨立東風,滿衣輕絮。
還記憶江南,如今天氣。正白蘋花,繞堤漲流水。
寒梅落盡誰寄。方春意無窮,青空千里。
愁草樹依依,關城初閉。對月黃昏,角聲傍煙起。
方、春意無窮,青空千里。這里得一字豆“方“是少見得平聲字。
2、副詞前后得省略
副詞常常用來修飾動詞,但是詞中得一字豆,往往把這個動詞省略掉了。例如但,是但見、但有、但覺得省略;更,是更有得省略;空,是空余得省略;盡,是盡有得省略.....例如:
但、寒煙衰草凝綠。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更、幾番雨過,彩云無跡。劉克莊《滿江紅·老子年來》
空、點點年華別淚。吳文英《解語花》
盡、湖南山明水秀。黃庭堅《驀山溪·贈衡陽妓陳湘》
也有特殊得省略,例如甚,“是為甚”得省略,前面省略了”為“字。例如張炎得《聲聲慢·百花洲畔》:
甚、閑人猶自未閑?
為什么這個所謂得閑人依然不能真正得悠閑?
二、動詞作一字豆除了副詞,作一字豆比較常見得還有動詞。例如前面提到得柳永《八聲甘州》里: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八聲甘州得上闋第壹句,和下闋第二句,有很多用動詞得一字豆。例如張炎得《八聲甘州》:
記、玉關踏雪事清游。
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
其他詞牌用動詞作一字豆得,例如:
三、前置形容詞作一字豆記、年時行樂,憔悴而今。《慶春澤 丙子元夕》 南宋劉鎮
愁、草樹依依,關城初閉。《慶春澤》張先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李清照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沁園春·雪》
除了動詞,還有形容詞作為一字豆,例如:
湛、一溪晴綠,四郊寒色。宋朝侯置《瑞鶴仙》
這也是前置得方式,散文語序為:一溪”湛然“晴綠,四郊”湛然“寒色。這里得形容詞,起到謂語得作用。又如:
渺、平蕪煙闊。吳文英《尾犯 其一 黃鐘宮贈陳浪翁重客吳門》
瘦、一枝梅影。 《選冠子·雨濕花房》
都是前置得方式,平蕪”渺渺“煙闊,一枝梅影”瘦“。
結束語唐五代時期得詞中,似乎沒有一字豆,所以舉例得都是唐朝以后得詞。另外北宋詞中一字豆較少,南宋詞中較多。
王力先生還舉例得一些較難歸類得一字豆,例如:快、酒兵長俊,詩壇高筑。大意是,因“酒兵長俊,詩壇高筑”而快意。或者說,快意于“酒兵長俊,詩壇高筑”之時
又如:悵姑蘇臺上,征帆何許。大意也是,悵然于姑蘇臺上。似乎也可以歸類于動詞作一字豆,但是語法特征上,又有所不同。
等老街味道
唐宋詞里得西洋詩韻,什么是隨韻、抱韻、交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