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物館館員魏祝挺為市民游客講解題刻內容及背后得故事 張關春 攝
推薦杭州11月27日電 題:杭州文旅觀察:乾隆很愛得西湖“秘密花園”在哪里?
感謝 王題題
本周末,“走讀杭州——探尋乾隆皇帝得秘密花園”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行。
此次活動由浙江省博物館館員魏祝挺帶領多位杭州市民游客一同前往杭州西湖邊得南屏山,探尋乾隆皇帝很愛得西湖秘密花園——小有天園。
小有天園位于杭州南屏山麓山腰之上,是西湖第壹名園,在清代中期與江寧府瞻園、蘇州府獅子林、海寧州安瀾園并稱為“江南四大名園”。據清《湖山便覽》卷七記載,“乾隆十六年圣駕臨幸,御題曰‘小有天園’。”
當天,感謝跟隨著浙江省博物館館員魏祝挺以及杭州文史愛好者奚峋強得腳步,登上了南屏山慧日峰山腰平臺處。
此處平臺約長20米,進深10米,面朝西湖,但有喬木遮擋,后有大片石壁,石壁上殘存有多處得北宋題刻。而在眾多北宋題記得最上方,距地面約3米左右,還有一處橫長方形題刻龕。
通過奚峋強手中得電筒照射,感謝辨認出了刻龕上最左側得一行文字,有“小有天園”等字。而龕左下角得鈐印也清晰可辨,印文為“乾隆御筆”。
“這是至今發(fā)現得惟一遺存有‘小有天園’字跡得題刻,位置在小有天園遺址區(qū)內。”魏祝挺指著崖壁上得橫長方形題刻龕說。
浙江省博物館館員魏祝挺講述題刻背后得歷史文化故事 張關春 攝
他告訴感謝,這里最早是文史愛好者奚峋強發(fā)現得,之后他們在China圖書館古籍拓本資料庫中找到了該題刻得清代完整拓本,通過仔細比對,確定了該詩為乾隆皇帝八首御制小有天園詩得第六首,是乾隆三十年(1765)第四次南巡時,在小有天園題寫得《游小有天園登絕頂》:很愛南屏小有天,登峰原攬大無邊。易詮籍用懷司馬,琴趣那能效米顛。百卉都知斗春節(jié),千林乍欲斂朝煙。菁蔥峭蒨間探妙,比似仇池然不然。
在乾隆皇帝小有天園御詩題刻得下方不遠處,還有乾隆皇帝同年題寫得“入云”榜書二大字,表現了此處地勢之高,視野之佳。根據這些實物得位置關系,并對應清代《南巡盛典》和《浙西勝覽全圖》中得小有天園圖,可知目前所處得這個開闊平臺,即為小有天園蕞高處得“望湖亭”。
如今得望湖亭遺址,僅存臺基,而整個山下得小有天園清代建筑也已經蕩然無存。如今樹木叢生,眺望之視野大受阻礙,但從樹木縫隙處遠望,夕陽返照,遠山如眉,西湖如鏡,蘇堤如帶,風景絕勝,無愧“望湖”之名。
魏祝挺說,乾隆皇帝歷次南巡杭州,必游賞小有天園,每次游賞必有詩篇吟詠。小有天園于是名聲大噪,成為清代著名得江南四大名園之一。乾隆皇帝也真愛小有天園,早在第二次南巡之后,他就在京師圓明三園得長春園思永齋得東部小院中,仿建了小有天園。這是圓明園中第壹次明確完整仿制江南名園得實例,具有首創(chuàng)意義。
除了乾隆皇帝御制詩得題刻,他們在此處還發(fā)現了六處宋朝題刻,包括司馬光、米芾、張若谷、蘇舜欽、魯元翰等。
在該山腰平臺處,魏祝挺將這些題刻背后得歷史文化故事娓娓道來。比如司馬池司馬光題名,從刻石來看,是北宋康定元年(1040)夏天,杭州知州司馬池留別杭州之前,帶時年22歲得兒子司馬光一同游覽南屏山,最后一次游賞西湖時所留下得……
現場,參加活動得杭州市民游客聽得津津有味,并為此次活動得舉辦點贊。
其中,杭州市民吳先生表示,此前他也曾到南屏山尋覓“小有天園”遺址,但一直沒有找到。此次不僅找到了“小有天園”所在地,還看到乾隆皇帝御制詩,真是不虛此行,期待下次能再走讀杭城其他勝地。
來自浙江傳媒學院得高同學,也是此次活動得參與者之一。她點贊此次得走讀活動,雖然此次尋覓之旅得爬山很累,但是收獲滿滿,不僅交到了朋友,還對杭州“小有天園”得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刻得認識。
為何“走讀杭州——探尋乾隆皇帝得秘密花園”活動能圈粉市民,并期待下次再參加呢?
在感謝看來,其原因有二。
其一,該活動形式跟當前新興旅游方式“Citywalk”類似。在可以講解員得帶領下,有計劃地行走在一條獨特得路線上,從歷史、地理和人文等方面感受一座城市。
其二,隨著人們精神需求得不斷提高,越來越多得人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得旅行,更愿意深挖一座城市得底蘊和色彩。此次探訪活動就提供了這樣得機會。用短短幾小時時間,深入細致地了解“小有天園”得歷史變遷、名人故事等,感受這座城市得文化魅力與真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