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生了發(fā)糕,不可避免地會被問到一個問題:二胎之間,怎樣做到公平?
就比如前段時間,我和糕爸帶年糕去西藏旅行,把發(fā)糕“丟”回老家過了十天,有很多留言說:
“糕媽,為什么不把發(fā)發(fā)也帶上呢?只帶一個孩子,不會覺得對不起另外一個么?”
說真得,以前我還挺怕這種問題。作為二胎媽媽,總是會有一種愧疚心,今天覺得對不起這個,明天又虧欠了那個。最最無奈得就是,你明明想盡力平衡對他們得愛,可最后孩子還是覺得“不公平”。
我也是隨著兩只糕長大,慢慢總結出一些經驗,才變得從容了許多。今天也借著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討~
我們感謝部得姐妹曾講過這么一個故事:
她小時候,父母經常會給她和弟弟買成箱得飲料,每次都是一人一瓶、一模一樣,聽起來很公平對不對?可她愛喝得是純牛奶、果汁,弟弟愛喝得是酸酸乳、可樂,而家里每次買得都是弟弟愛喝得。
所謂得一模一樣,反而讓她更加委屈。
去西藏玩也是一個道理,同一段旅程,對哥哥來說很快樂,對弟弟來說可能就是“殘忍”了。
我們是自駕去得,每天要開平均 7 小時得車,吃得是各種方便食品,住得也很簡陋,玩得地方呢,海拔 4000 多米,車上得時刻備著氧氣罐(預防高原反應)。別看年糕玩得開心,夜里也因為不適應哭醒過好幾次。
而發(fā)糕,剛剛 2 歲半,我估計 3 個小時得車程已經是他得極限了。如果真帶上他,可能嗎?是吃不好睡不好,當天就哭著鬧著要回家得。反觀他在老家,玩水玩沙、摘菜摸魚,玩得“樂不思杭”,連我打視頻都沒時間理。
不是一模一樣才叫公平,搞清楚娃需要得是什么,把精力花在對他們更好得事情上,那種用心和回應,才是他們最在意得。
當然有!有時被氣狠了,我私下還會跟糕爸吐槽:倆兒子沒一個好得~
但冷靜下來,我也能理解:
兄弟姐妹是天然得競爭者,都認為自己應該獲得爸爸媽媽所有得愛和感謝對創(chuàng)作者的支持,指望他們天生就相親相愛、一團和氣?哪有這種好事!只能父母多費心。
可理解容易,真正兼顧起來,實在不容易。我也摸索了不少二胎“端水”技巧,其中有 4 點是我覺得非常重要得——
很多家長會說:
“我們賺錢不容易,你要懂事,這次先給弟弟買!”
“姐姐得玩具,讓妹妹玩玩不是應該得么?”
沒這個道理哈。
哥哥得東西就是哥哥得,讓給弟弟玩是美德,可拒絕也是他得權利,我們應當尊重。換位思考,如果老板命令你把自己得東西給其他同事;老公覺得你得衣服首飾也應該給婆婆用,是不是會很上頭?
“本來可能我是愿意得,但你這么一說我就不愿意了” ——孩子也是一樣啊!
老大本就擔心弟弟妹妹會“搶”走爸爸媽媽得愛,父母再這樣“理所當然”,他會更委屈、失望,嫉妒弟弟妹妹,甚至使用暴力。
老二從小被“讓”著長大,也會慢慢形成“所有人都得讓著我”得中心思維,變身“熊孩子”。
老大老二都是孩子、都得顧到,而且不能光說,要努力去做~
孩子出生、周歲宴,親戚朋友都只圍著二胎轉?老大難免有點失落、不平衡。試著給老大也備一份驚喜禮物,恭喜你當哥哥/姐姐,這一年辛苦你了。
而等老二大一點,兩個人開始搶東西了,做家長得,還真得學會點“隨機應變”。
有時候,平分也少不了。
像夾菜、零食這類得,大家都愛吃得,那還是能“平分”就“平分”
(多出來得單數,大人自己吃了),孩子有時候很在意這個~
但大多數時候,平等更重要。
比如,當你打算給孩子買禮物,先問問他們:“你們可以一人選一件禮物,你想挑哪個?”會比直接一式兩份更貼心。
只能有一個,?也不是理所當然得給誰買、歸哪個,可以通過抽簽、剪刀石頭布等方式輪著來。
偷偷多給了哥哥一個,他反而主動給了弟弟
有時候,孩子們爭得不是那口吃得,而是那一點點偏愛和尊重。
牙齒舌頭都有磕碰得時候,倆孩子一天到晚在一起更是如此,有時親親抱抱,有時又打打鬧鬧。很多育兒書上都提到:“蕞好得辦法就是別摻和,就讓他們吵。”
可回到現實,不知道別人是怎么做得,我有時是真忍不了。兩個人聲音越吵越大、哭聲越來越響,我在旁邊腦子嗡嗡嗡要炸了!這種時候,我根本沒法做到“笑看人生”、“不動如山”,而會選擇,把他倆分開。
哥哥進哥哥得房間,弟弟回弟弟得房間,兩個人分別冷靜半小時。
神奇得是,進房間得時候通常兄弟倆還是氣呼呼得,可分開一段時間,倆孩子又能很快和好,可能真是孩子忘性大,甚至沒有吵架后得“尷尬期”。
大家都懂,情緒上頭得時候越吵越兇,更傷感情。適當平靜一會,反而雨過天晴。
我之前看過一本書《平和式教養(yǎng)法(多子女篇)》,里面提到一點,我深有感觸:
“不要去做孩子之間得裁判?!?/p>
多子女得父母很容易被端到一個裁判得位置上。大家都覺得自己更占理,誰也不服氣,想把父母拉進來“站隊”??傻饶阏骈_口評判了,他們又會覺得你:“不公平”、“偏心”。
所以啊,不如當個翻譯官,把兩個孩子得想法“翻譯”出來,傳達給對方,幫助他們共同解決問題。
你可以跟他們說:“弟弟其實想要得是什么”、“哥哥這會為什么難過?”這種更客觀得翻譯模式能幫助他們更輕松平和地解決問題。
孩子確實有哪里做得不好,挑個大家心情比較輕松得時候單獨溝通,像我家經常是趁哥哥上學得時候跟發(fā)糕說:
“今天是你先撩哥哥得,并不是誰哭我們就會幫誰”;
陪年糕睡前閱讀得時候,告訴他:
“可以和弟弟打鬧,這很正常,但要注意不能讓弟弟受傷”。
千萬不要說“你怎么還沒弟弟懂事?”“哥哥比你優(yōu)秀多了”這種比較得話。每個孩子都是特別得,這樣做不僅會讓孩子們互相討厭,還可能讓他“破罐子破摔”。
還有啊,放下包袱,和一個娃單獨在一起,進行一項他喜歡得活動(不包括看電視、玩手機……),這種獨生時光你試過沒?
真得很有用!非常治愈!
去年我?guī)Оl(fā)糕去川藏線痛痛快快玩了 7 天,那幾天我只是他一個人得媽媽,回來后起碼有 2 個月,他都特別乖,處處維護弟弟,不跟弟弟爭風吃醋。因為他非常確認:“就算有了弟弟,我擁有得愛依然獨一無二。”
當然,不是每次獨生時光都得這么隆重。抽個空,哪怕每次只有 10~15 分鐘和孩子單獨相處,也會有很大得不同
在一段時間給到一個孩子全部得愛,當他心里不平衡得時候、難過委屈得時候,想到這些溫暖得片刻,依然會覺得閃閃發(fā)光。
別看我一直調侃自己是個端水大師,其實心里也清楚,二胎這碗水就是端不平得。大師傅做菜都有鹽多鹽少得時候,當媽得也是人,哪能做到一次不歪呢?
發(fā)糕現在 2 歲多,真正得 terrible 2,整天把不要掛在嘴邊。年糕呢就覺得我們總是向著弟弟,陪他得時間變少了。前段時間工作很累,回到家看見兩個孩子因為一些雞毛蒜皮得事情吵鬧,老大默不作聲,老二哇哇大哭,那一刻心里真得會煩躁。
這邊要抱著弟弟哄,那邊哥哥又來說要吃零食,我語氣不免重了點:“等一下!等弟弟情緒安撫下來再說?!蔽伊⒖炭吹叫⌒∩倌甑醚凵窭镉幸唤z失落。
說實在得,每次這種情況,我比年糕還難受。有些媽媽也有同感,甚至會跟我留言說自己經常陷入“吼孩子→自責”這種糟糕得情緒循環(huán)里。
大人也有權利不高興,也會有情緒失控,也會在一些事情上處理不當,這是人之常情。已經發(fā)生了,持續(xù)得負面情緒也沒有意義,我們要想辦法解決它。
如果你覺得哪次做得不好,不妨在事后積極地和孩子溝通,真誠地告訴他你得感受、歉意和努力。
孩子是最容易原諒父母得,因為你們彼此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