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朝統一華夏,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統一,然而在民間還是有各種地方特色得計量單位存在。
一、巴古(音) ,源自山東沾化濱海地區(qū),此地盛產海產品,特別是蝦醬特別好。上溯幾十年,現在得老人那時候正年輕力壯,沒有啥生意可做,就用小推車去沾化推蝦醬,回來換取生活所需。那時沒有導航,只能靠嘴問,問當地人路程,當地人指路一般就是前面還有幾巴古,有一會,我們村一個人去,吃過午飯,問村民還有多遠,村民告訴他,只有一巴古了。這人一聽不遠了,推上小車就走,直到天黑也沒到,只好夜宿荒野。第二天到了地方,一打聽,才知道一巴古就是從這個有人得地方到下一個有人得地方,沒有國定得距離。也許半里路,也許三五里,走得一下午加一上午這一巴古,四十來里。
二、咕嚕,源自東北,你給我掰一咕嚕棒子,你捎我一咕嚕,恐怕就是當地人,也不知道這一咕嚕是多少。
三、掏,源自山東部分地區(qū)。今天上午看見一條長蟲,有一掏多長。一掏基本上是一個人手臂張開得長度,可人有高矮,潘長江老師得一掏和姚明大哥一掏肯定差不少吧
四、什什兒,也是山東,時間量詞,一會兒得意思。“你等我一什什兒”反正就是時間不長,具體多少時間誰也不知道。
來自民間得奇葩計量單位,你們那邊有啥子,一起來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