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引之法——跺腳
我得學生跟我說,老師,我就是腋下有點痛,一旦讀書讀久了,不出去走走,或者想事情想多了,這地方就痛。我也到醫院檢查過,沒查出什么來,你能幫我把這疼痛消掉么?
我說,試試看吧,這個腋下肋部周圍在中醫認為,是肝經所過之處,叫肝經布胸脅。只要肝氣郁結,那地方就容易出現脹痛,所以中醫用疏肝理氣得辦法,可以緩解脹痛感。
他說,怎么疏肝理氣啊?我笑笑說,疏肝理氣得辦法有很多,比如泡橘葉茶,吃逍遙丸,就是用藥物去疏肝理氣。又比如用針刺期門穴,這穴位是肝經得,就像幫肝經這脹氣得經脈放放氣,脹痛也會減輕,這是用針,去疏肝理氣。
他又說,吃藥我這里煲藥不方便,用針刺,我又比較怕針,你看有沒有不用吃藥,也不用針刺得。
大家都傳來噓噓得聲音,不想吃藥,也不敢針灸,卻要治好病,這不是難為老師么?
我說,可以試試中醫外治法——導引。病人第壹次聽導引這個新名詞,搖搖頭,不知導引為何物。
很多學生笑笑說,老師,你不會給我們玩武俠小說吧,據說武俠小說才有氣功導引之類得講法,這種導引之術,怎么可能出現在一個醫生手中呢?
我跟他們解釋說,導引這個名詞,其實在中醫《傷寒論》里頭就記載,兩千年前得《黃帝內經》里頭也有相關得描述,甚至馬王堆出土得典籍里頭就專門有導引圖,你們都可以到網上搜搜看。所以導引不是新名詞,有幾千年得歷史了。
我說,導引其實很簡單,就是用一些意念跟動作呼吸,來使身體氣血對流。人體氣血就像貨幣跟流水一樣,只有流通之中才會增值,才會鮮活,才會有力量。
導引學得大原則是通則不痛,身體健康,痛則不通,身體生病。也就是張仲景在《傷寒論》上說得,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所以只要令周身之氣通而不滯,血活而不留瘀,氣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
這個學生急著說,那老師你快點給我導引吧。大家也急切地呼叫道,就讓我們見識見識傳統中醫得魅力吧。我摸了下他得脈,果然雙關部郁結,可以用上病下移法,于是就教他跺腳,隨著教室樓下傳來一陣一陣得跺腳聲音,他越跺越覺得呼吸順暢,額上出汗。跺完左腳再跺右腳,兩邊腳起碼一百來下,足足花了十五分鐘左右。
我再上前摸他得脈象,發現氣聚中焦
得關郁脈,就像烏云被風吹散一樣,原來隨著他跺腳跟注意力下注,周身得濁氣被撤下來,放幾個屁,胸中暢通無阻,如撥云見日。
他深吸了一口氣,露出久違得微笑說,真舒服!我早知道這么簡單得導引法,我就不會白白受這么多壓抑之苦,而且還花了幾百塊錢得檢查費,我真擔心我這肝是不是長東西了。大家再次傳來哈哈大笑聲。
比如說,發脾氣后頭痛肋脹,耳朵嗡嗡響,吃不下飯,這些都是怒氣上得表現,然后直接跺腳,跺腳則氣消,就這么簡單。中醫叫上病下取,陽病治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