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世間最美得情感,
相思是世間最醉人得心情。
人人盼相思,人人又怕相思。
要問相思有多深,
且用一生來丈量!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溫庭筠《南歌子詞二首》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李白《 秋風(fēng)詞》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司馬相如《鳳求凰》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
——白居易《長相思·汴水流》
怕相思,已相思,
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
——俞彥《長相思·折花枝》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李白《秋風(fēng)詞》
欲把相思說似誰,淺情人不知。
——晏幾道《長相思·長相思》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蘇幕遮·碧云天》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隱《無題·颯颯東風(fēng)細雨來》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王雱《眼兒媚·楊柳絲絲弄輕柔》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晏殊《玉樓春·春恨》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李商隱《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顧夐《訴衷情·永夜拋人何處去》
生當(dāng)復(fù)來歸,死當(dāng)長相思。
——蘇武《留別妻》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
——辛棄疾《鷓鴣天》
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柳永《憶帝京·薄衾小枕涼天氣》
相思了無益,悔當(dāng)初相見。
——朱彝尊《憶少年·飛花時節(jié)》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劉徹《秋風(fēng)辭》
曉看天色暮看云,
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相思一夜梅花發(fā),忽到窗前疑是君。
——盧仝《有所思》
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李煜《長相思·一重山》
當(dāng)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李白《春思》
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
——徐干《室思》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
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李冠《蝶戀花·春暮》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納蘭性德《畫堂春》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
——白居易《浪淘沙》
誰料同心結(jié)不成,翻就相思結(jié)。
——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閨》
欲寫彩箋書別怨。淚痕早已先書滿。
——晏幾道《蝶戀花》
琵琶弦上說相思。
當(dāng)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黃昏庭院柳啼鴉,
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陳亮《虞美人·東風(fēng)蕩飏輕云縷》
兩鬢可憐青,只為相思老。
——晏幾道《生查子·關(guān)山魂夢長》
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晏幾道《鷓鴣天》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
——樂婉《卜算子·答施》
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
——寇準(zhǔn)《江南春·波渺渺》
凄涼別后兩應(yīng)同,
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納蘭性德《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張仲素《燕子樓詩三首》
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春來秋去相思在,秋去春來信息稀。
——魚玄機《閨怨》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干,
想君思我錦衾寒。
——韋莊《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殘》
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
——劉禹錫《瀟湘神·斑竹枝》
車遙遙兮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
——傅玄《車遙遙篇》
悵恨不逢如意酒。尋思難值有情人。
——晏幾道《浣溪沙·閑弄箏弦懶系裙》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王維《送沈子歸江東》
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牛希濟《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陽關(guān)萬里道,不見一人歸。
——庾信《重別周尚書》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戀花》
不見又思量,見了還依舊。
——李之儀《謝池春·殘寒銷盡》
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姜夔《踏莎行·自沔東來》
雁字無多,寫得相思幾許。
——周密《掃花游·九日懷歸》
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
——張炎《解連環(huán)·孤雁》
寄相思,寒雨燈窗,芙蓉舊院。
——吳文英《宴清都·秋感》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