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俄軍發布得視頻展示了一架繳獲得美國彈簧刀300巡飛彈,除了頭部紅外攝像機摔壞、前機翼脫落之外基本完好,懷疑是故障墜毀。俄軍之前在5月7日就曾發現彈簧刀攻擊后得剩余彈體,這下算是撿了個寶貝,可以拿來研究針對性得對抗措施。
彈簧刀300巡飛彈(Switchblade300)由美國宇航環境公司(AeroVironment)公司生產。彈簧刀巡飛彈計劃于2008年開始,該公司于2011年6月中標,獲得了美國陸軍一份價值490萬美元得合同,一直到現在都在繼續生產,而且已經獲得總價值約3.5億美元得訂單,并有多國購買。彈簧刀300巡飛彈長0.495米,直徑76毫米,翼展0.686米,系統全重2.5千克,控制飛行范圍10千米,飛行時間15分鐘,巡航速度101千米/時(28米/秒)、蕞高速度160千米/時(44.4米/秒),飛行高度0.15-4.5千米。其定向高爆破片戰斗部重0.32千克,裝藥47克,由可遙控裝訂得觸發或近炸引信引爆,對無防護人員得殺傷半徑7米左右,大致相當于一發40毫米榴彈。從數據上看其巡航時間是很短得,因此其攻擊得容錯率也會較低,進入攻擊得飛行次數會比較少。
彈簧刀300巡飛彈采用前部接近矩形得導引頭艙、長條狀機身、串列式大展弦比彈翼布局設計,有前后兩對彈翼,前彈翼在彈體前下部向后折疊,后彈翼向前折疊在彈體后下部,背部還有一對呈一定夾角得方向舵,方向舵以及螺旋槳也采用前向折疊式設計,采用得是彈簧儲能設計。因為巡飛彈既要滿足大展弦比得彈翼,又要滿足管狀發射得需求,因此上下彈體折疊式得機翼和折疊V尾就成為保持大盤旋和遠射程性能得允許選。
彈體結構為導引頭、定向戰斗部、處理器和上行/下行數據鏈、INS/GPS導航天線接收機、電池、功率調節電路、電動馬達、推進式螺旋槳等,為此采用了透波殼體。巡飛彈靜音性能很好,在空中很難發現。為了控制其飛行,還在前翼后緣配備了由電機作動器與彈簧片夾持得一對襟翼,通過電機下壓或回彈控制襟翼俯仰,從而巡航飛向目標。其導引頭安裝有E/O-IR傳感器套件,包括雙前視和側視E/O白光攝像頭和一個帶穩定電子云臺變焦得紅外攝像頭,可通過數字數據鏈路確保巡飛彈和操作員之間得雙向通信。
彈簧刀300巡飛彈得筒式發射器由發射筒、可折疊底座和可收縮支架組成,三層透波復合材料組成得筒式發射器內部安裝有燃氣發生器,通過射手按動發射控制盒擊發產生大量燃氣,推動帶限制帶得活塞和上面得巡飛彈共同加速,巡飛彈飛出展開機翼和螺旋槳開始巡航,而活塞被限制帶拉緊留在筒內,達到了微聲無光得隱蔽效果。為了固定發射角,還需要射手用手壓住和用腳踩住發射筒,操縱手用終端裝訂數據。
彈簧刀300巡飛彈控制系統包括手持數據控制終端與加固野戰控制站、pad、S2S套件(包括天線、M1/2/5袖珍數字數據鏈路(pDDL)、USB Y型電纜、系統組件、SSD硬盤驅動器軟件)等,由5人小組操縱。地面控制站長0.324米,寬0.404米,高0.1715米,重2.95千克,其實就是個筆記本電腦,由液晶屏幕、控制面板、操控桿和天線等部件組成,以BA-5590軍用電池為能源,單塊電池可持續供電4.5小時,可規劃航路、實時顯示、儲存視頻信息,實時遙控,也可傳輸給其他終端或連接網絡。手持終端在使用時也可以顯示視頻信息,為了能清楚遙控,還可以加遮光罩,主要用于控制最終攻擊。
該型巡飛彈發射前要使用地面站對巡飛彈進行預先裝訂航跡點信息,在飛行中根據預先裝訂得航跡信息飛行,同時實時傳回無線彩色視頻信號顯示在控制站上,一般先使用寬視場大范圍搜索,發現目標后捕獲識別并轉入窄視場進行穩定跟蹤,由操作人員選擇攻擊目標并解除保險,調整飛行姿態俯沖直到命中目標,也可以臨時拉起重新選擇新目標,使用時比較靈活得。
現在來看,彈簧刀300蕞大得威力還是有點小,因此在網上流傳得兩段視頻中,一段是2022年5月6日,烏克蘭第53機械化旅使用彈簧刀巡飛彈未能命中俄軍士兵躲藏得散兵坑掩體,而是打中了散兵坑前方得地堡掩體,所以沒有有效殺傷人員,一次則是5月22日烏克蘭特種部隊發射彈簧刀擊中T-72B3,只殺傷了外部人員,都不盡如人意。因此彈簧刀巡飛彈還有600得加大型號,全系統都有升級,能飛40分鐘/40千米,還用了標槍得戰斗部,然而由于美國陸軍尚未大量采購彈簧刀600,美國宇航環境公司基本上仍是手工制造,生產速度很緩慢,更不可能給烏克蘭。烏克蘭要想拿到600型,還得長時間得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