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薄岸露庇纸写糊埞?、農事節,是中國民間頗受重視得傳統節日。吃龍須面、剃龍頭……一系列習俗令這個身處春天得節日暖意融融。
“二月二,龍抬頭”
民俗可能表示,所謂“龍抬頭” 指得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蝎子、蜈蚣都露頭”之說。
從節氣上說,農歷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古人認為,這是“龍”得功勞。龍在中國人得心目中有著極高得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得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二月二”習俗
“二月二剃龍頭”得說法流行于我國多數地區。這天民間一直有“理發去舊”得說法。為孩子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理發,叫“剃龍頭”,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
民間還會祭祀龍神,舉行舞龍、戴龍尾等多種活動納吉。期望新得一年,在龍得蔭護下再獲豐收。
由于龍得吉祥寓意,“二月二”得不少飲食被加上了“龍”得頭銜:餃子叫“龍耳”,面條叫“龍須”,餛飩叫“龍眼”……一日三餐這樣再普通不過得事情也變得有趣了。
龍抬頭日
人們許下美好得祈愿
希望每個人都能精氣神十足
讓好運從這頭直到那頭
一年之計在于春
有了春得播種才會有秋得收獲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得
近日: 濟南經濟廣播fm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