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四百九十八。(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夫脈之小大,滑澀浮沈,可以指別。五臟之象,可以類推。五臟相音,可以意識。五色微診,可以目察。能合脈色,可以萬全。”——《黃帝內經·五藏生成篇》
(接前文)我們再往后看,“能合脈色,可以萬全”,色和脈二者相合,病得診斷就非常得完備,而且非常圓滿。張介賓在《類經·脈色類》里邊注解∶“因脈以知其內,因色以察于外,脈色明則參合無遺,內外明則表里具見,斯可萬全無失矣。”通過脈知道內臟得問題,通過色還可以驗證五臟外在得表現,二者印證叫做“脈色明則參合無疑”,就是無論是脈還是色,二者一印證,疾病就無所隱藏,肯定能參透明白,所以“內外明則表里具見”,這樣里邊也明白了,外在表現也懂了。所以這種診斷“可萬全無失矣”,就是萬無一失。
我們在臨床上不僅是脈和色,他當然舉了兩個最重要得。大多數是望,第二是聽,一定要聽聲音,患者得語聲是什么樣得,說話是什么狀態,邏輯性強不強,語言有沒有條理,這都是需要你聽得,這叫聞。問是問他得情況,問他得癥狀,“一問頭身二問汗”等等《十問歌》,問身體得變化。
切就是把脈,寸關尺,浮中沉這樣來切脈,通過脈診再進行相參。古代得時候還要摸腳上得趺陽脈,還要摸脖子得人迎脈。漢代還要做腹診,就是摸肚子得溫度,還有肚子得軟硬,以及有沒有筋結,有沒有疙瘩,好多患者你要讓他躺在床上,一摸他肚子,發現肚子里邊有一個特別大得疙瘩,要去照B超什么也沒有,但他自己感覺這塊兒有得聚起來得疙瘩,你手摸上去什么也沒有,這就叫氣結。
我在門診上遇到好幾例,主訴就是肚子這塊有一個硬疙瘩,吃涼得疙瘩就特別硬。天氣一冷,疙瘩就重了,心情郁悶了之后也特別大,堵在肚臍周圍,有時候在左邊,有時候在右邊,總是有一個點,那你就得該給他開什么藥?開溫陽、行氣、補虛得藥,三者合在一起,這個藥方才管用。
一方面溫陽,一般來講這種病都是寒凝,寒主收引,寒氣足了之后往里收,寒氣重得人腸胃就容易往里收,寒重得人往里縮著。冬天寒冷得情況下,人如果在外面抵御寒冷,他不是把全身舒展開,他是渾身縮成一團,這就是寒主收引。既然是這樣,腸胃里邊要是有寒氣,它就往里收,有時候縮成一個團,摸上去還硬硬得,這就是寒。(本站等中醫彭鑫博士)治療寒一定要有溫陽化氣得這些藥,比如干姜、桂枝,我還喜歡用小茴香、川椒,用這些藥物溫陽化氣。第二個是氣郁,得通氣,就得用上厚樸、陳皮,有時候用上佛手、香櫞,這些中藥給他通氣。還有人乏力,所以還得給他補虛。很多人說那補虛和行氣有沒有妨礙?大家注意,補虛和行氣是不妨害得,千萬不要說一補虛就妨害了。
張仲景治這種病用什么,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里邊有人參,但是有得人喜歡用干姜也行。總而言之,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生姜可能效果更好一些,但有得時候臨床上也是用干姜,總而言之,姜得根據實際情況來定。張仲景他是用厚姜半甘參湯,里邊有人參,人參就是補虛健脾得,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還得補虛,要是用參得話可以選擇黨參,也可以選擇人參,有得人可以選擇紅參。外在得氣不足得人再用上點黃芪,效果就更好。
我之前治了一個患者他就特別喜歡喝黃芪大補湯,他自己提得名叫黃芪大補湯,實際上就是那里邊用得黃芪特別多,用了六十克黃芪,喝了之后整個人精神煥發,氣血又足了,為什么呢?該補你得補,該補得時候不補,氣就永遠上不來。用黃芪得時候一定要注意得配上行氣得藥,風藥你得配到位,不用風藥就容易壅滯,既然是補外表之氣,再用上一些表氣得藥,像柴胡、防風、荊芥、蘇葉都得用上。用上之后氣就補透了,不僅補內臟,而且外表也補上來了,補上來之后臉色就好了,又紅潤了,斑也淡了,因為氣一通血就通,血一通氣色就好,皮膚就白,斑也跟著淡了,這不就是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么?為什么當歸補血湯里邊用生黃芪為主,當歸反而少,就是先補氣再說。氣為血帥,把氣補足了之后,血自然就跟上了。
我剛才講得這一段供什么人聽呢?供我們得中醫同道,或者剛上中藥大學得同學們來聽,肯定會對你理解方劑學,理解中藥非常有幫助。因為我剛才講得這些都是一些臨床我實際遇到得案例,可以幫助大家去理解這些臨床上得問題。但是老百姓聽了,假如你沒有中醫背景,也不是中醫可以得,尤其是自己只是愛好,你就聽一聽就行了。你千萬不能說我聽彭博士說用黃芪用六十克,我自己也弄六十克黃芪吃,很有可能你就吃不對,因為你沒有那么虛,有可能還補出問題了。所以在這里溫馨提示一下,大家千萬不要聽我講課當中提到什么方子,您就回家去買著吃,我不是特別提倡,因為您不是中醫可以得人,同時也沒有系統得學過中醫學。在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能一聽講什么就用什么,一定要在可以人士得指導下應用,這就是我剛才講得“五色微診,能合脈色,可以萬全”這些條文得意思。
好了,今天得課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得收聽,我們下次課再見。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四百九十八。(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感謝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得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可以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得問題,概不負責。
感謝聲明:感謝感謝分享彭鑫,感謝為來自互聯網文章,未經許可,不得感謝或引用。
(感謝歸原感謝分享所有,并保留相關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