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萬科進入上海區域35城 一年為55.6萬客戶服務 來源:時代周報
2019年市場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繼續增強,消費在升級和降級的爭議中呈現出個性化趨勢。面對新一代消費者的崛起,滿足興趣、體驗感好,以及感性驅動成為企業下一輪角逐點。
“2019年平均每0.63秒就會有一款新產品在天貓出現,顯示出客戶需求變化加快,企業創新速度也在變快。”
“新加坡樟宜機場航站樓之間的接駁火車,周邊是一片植物,還在建筑頂層還有蹦床、植物迷宮等,以前這樣的組合會令人感到奇怪,但今天這些結合在一起給大家帶來非常多的新體驗?!?/p>
這是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萬科上海區域本部首席執行官張海在2019年8月的媒體交流會上舉的兩個例子。這些變化意味著,不斷涌現的新需求推動企業加快產品、服務的創新。
在如此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萬科上海區域在2019年完成了超過2000億的回款目標, 10個城市銷售超百億,區域市場占有率達7.2%,上海、杭州、寧波、合肥、徐州、溫州、嘉興等7家公司位列當地市場第一。其中,上海萬科以292.9億元領跑上海房企流量金額榜第一。
聚焦產品和服務
“無論外部環境如何改變,萬科打造客戶愿意買單的好產品、好服務的‘初心’不變?!比f科董事會主席郁亮在2019年8月舉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萬科未來城市論壇上表示。
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市場一直在變,因為客戶一直在變。在互聯網電商和實體經濟的持續博弈中,客戶的體驗感越來越被重視,無論購物還是買房,有趣、有溫度是客戶買單的充分且必要條件。
張海在2020年新年第一天的致辭中寫道:“反感功利壓迫的強銷,專業、自主、有趣的體驗被客戶期待。住宅功能和性能的升級以系統化方式出現,而不是通過局部優化和成本加強解決。綜合住區的重點在“綜合”,社區配套和公共空間要能充分滿足客戶的社交生活和興趣愛好。今后以軌道物業、城市空間存量改造為代表的大型復雜綜合項目將成為頭部企業在高首位度城市存在的基本特征?!?/p>
近兩年,以公共交通為導向開發的綜合項目備受青睞。截止到2019年底,整個上海區域已有上海、杭州、寧波、蘇南、溫州、南昌、徐州等7個城市開發了TOD項目。上海的天空之城作為萬科第一個TOD項目,2019年成交1103套,三年累計銷售超2000套。
在產品設計上,萬科在充分調研客戶新需求、新喜好上做足了功課。比如地鐵上蓋的噪音問題、高層住宅的首層潮濕,以及家和工作場所之外的第三空間等。為了解決地鐵噪音以及停放的問題,項目設計整體抬高,并在地面上其實打出了兩層的豎向層面,讓各種噪音和粉塵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
住在上海,高層住宅的首層潮濕問題總是讓人很頭疼。所以,萬科西郊都會的設計師在首層做了高達4.2米的架空:上面的一層避免了潮濕的尷尬,下面的架空天然形成了一個有趣的共享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海萬科率先在服務上做了有趣的嘗試,創新的2020CO-life體驗中心6個點位全面開放,每天供應421杯咖啡、服務七百多位客戶。張海表示:“根據我們發現的客戶變化,在產品上首先想到了Co-Life這個概念,它既是生活方式的平臺,又是生活靈感展示的中心,同時它提供了非常專業的空間服務和生活多樣的可能性。”
簡單來說,就是在你購房前,提前讓你感受未來的生活場景。
參與城鄉建設
27年前,萬科首入上海,在當時還是一片水稻田的七寶開發了城市花園,打出了“明天,我們將住在哪里?”宣傳,實現了許多人的居住夢想。如今,萬科已進入華東35個城市,除了住宅和物業,還布局商業、租賃、產辦、醫養、教育等生態化業務場景,充分實踐“服務更多的客戶、更好的服務客戶和服務客戶的更多方面”。
2019年,萬科已進入上海區域35個城市,在教育、醫養、長租公寓、商業、產城、住宅等領域為55.6萬名客戶提供服務。其中,教育運營9所體制教育學校,累計服務5950名學生;醫養項目新增2個,累計運營13個項目,累計服務3540名老人,營收破2億;泊寓累計運營44項目,共1.85萬間房間,出租率高達9成;管理經營33個商業項目,經營商業面積超64萬平方米;經營管理12個產辦項目,經營面積達68萬平方米,經營管理資產超100億,服務企業約685家。
作為萬科核心業務之一,以泊寓為品牌的租賃業務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平穩成長,在多城市成為住房租賃試點企業。今年12月,上海萬科與功能性國企虹房集團合作打造的首個長租公寓“虹寓|泊寓”正式開業,通過城市更新,將閑置的機床模型廠老廠房改造為256套舒適型長租公寓,為在上海奮斗的青年人提供良好的居住空間。這是虹房集團與上海萬科在城市更新領域的一種新嘗試,也是虹口區委區政府落實“房住不炒,租購并舉”,同時促進區域發展、提升地區面貌、優化營商環境、以及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
萬科不只關心你的居住生活,還關心你工作得開不開心。坐標杭州的黃龍萬科中心打造的辦公空間,圍繞政府、企業、商戶、個人四個維度思考客戶的深度需求,讓企業員工的工作和生活能更好地交融,打破工作枯燥、融洽相處的障礙。
在萬科定位升級“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后,思考也從城市延伸到鄉村。張海表示:“在城鄉快速發展的今天,高樓大廈背后,很可能還有一些老舊的場景,比如上海非常核心的地方還會有棚戶區,居住在里面的人生活質量不高,為此我們做了一些小嘗試、小實踐,試圖改造它,還有東羅村,我們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共享城市和鄉村發展的成果。”
2019年初,萬科作為共同發起方和首席共建方參與的新華路微更新三個點位改造完成。原本堆滿雜物、采光不足的樓道,人車混行、地面不平的弄堂,閑置的小區傳達室,經過創新友好的設計,重新煥發活力,為周邊居民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休閑空間。
通過持續不斷的實踐探索,在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上已積累了豐富經驗的萬科進而轉向鄉村。在上海區域內,以江蘇東羅村為起點,探索田園鄉村業務的發展模式。2019年,東羅村入選江蘇省“首批江蘇省鄉村旅游重點村”及“省級四星級鄉村旅游景區”。11月,東羅村通過江蘇省公布特色田園鄉村驗收成果,被正式命名江蘇省第一批次特色田園鄉村。通過二年多的實踐,萬科積極推動城鄉互融,落地實現了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可持續、可推廣、可復制的創新模式。
關于“未來”
2019年,萬科提到最多的詞之一是“未來”。在展望2020年的目標與行動溝通會上,萬科在4000多字的報告里提了14次“未來”。這個數字,比上一年的報告整整多出一倍。
面對“總需求增速下降和收入增速下降的存量競爭時代”,萬科需要像打球那樣,減少失誤和丟分、控制好體能分配、采取更高效的戰術,然后“把那該死的皮球丟進籃筐!”
事實上,萬科在“未來”到來之前已經跨出了第一步。
2019年8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萬科與戰略合作伙伴微軟共同發起設立以未來城市為主題的萬科未來城市實驗室。雙方將共同投入資源,引入行業生態伙伴,共同研發適合中國市場、與未來城市相關的行業標準,以及適用各類空間的智慧化未來城市解決方案。研究領域涉及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未來城市、智能物流,搭建起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與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領域的橋梁。并通過標準和方案的共享,推動行業內更多伙伴加入到中國未來城市的建設中來。
張海表示,萬科長期致力于對城市和未來發展前沿課題的思考和探索,重視并堅守時代賦予的責任,這已經成為萬科的價值觀和企業基因。思考和探索充分體現在多次具有廣泛影響力和里程碑意義的實踐之中,完成后將給每個人遠超出建筑本身的啟迪,也是為今后做未來城市提出寶貴的精神食糧和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