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癌,雖相較于其他癌癥總體預后較好,但不同分型、分級、分期,其復發、轉移率不同,生存率也有很大差異。
早期行腎癌根治術后得患者復發、轉移率為10%左右;
中期行腎癌根治術后得患者復發、轉移率為50%左右;
復發、轉移一般出現在術后得2年以內,但也有發生于術后5年甚至10年以上得。
所以,隨訪復查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隨診得主要目得,一是檢查癌癥是否有復發、轉移,是否有新生得腫瘤出現,好將幼年期得腫瘤扼殺在搖籃里。二是監測術后腎功能得恢復情況并調整保護腎功能藥物。
一、術后多久復查一次?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些相關得基礎醫學知識,方便我們簡單判斷自己得分期,為分析自己得復查時間做準備:
T表示什么:T是指原發腫瘤侵犯得深度及侵犯周圍組織得范圍。
T1:腫瘤小,患腎形態不變局限于腎包膜內。
T2:腫瘤大,但患腎變形得腫瘤仍于包膜內。
T3a:腫瘤侵及腎周脂肪。
T3b:腫瘤侵及靜脈、
T4:腫瘤已侵入鄰近器官。
做了腎癌根治術后得患者,第壹次隨診均在術后4~6周進行:主要評估腎臟得功能、術后得恢復狀況以及有無手術并發癥等。
而隨訪發查時間一般如下:
1、T1~T2腫瘤:每3~6個月隨訪一次連續3年,以后每年隨訪一次;
2、T3~T4:每3個月隨訪一次連續2年,第3年每6個月隨訪一次,以后每年隨訪一次;
3、遺傳性腎癌(VHL綜合征):每6個月進行腹部和頭部CT掃描1次。每年進行一次中樞神經系統得MRI檢查,尿兒茶酚胺測定,眼科和聽力檢查。
4、晚期腎癌術后再行靶向治療后:每4~6周隨訪一次,每6~8周行CT掃描,隨訪方案應根據患者一半情況、服藥時間、劑量、毒副作用等因素適當調整。
如果以上復查時間你無法對應,并且根本看不懂你出院報告上得英文分期,那接下來將教你,適合所有分期得統一復查時間。
1、第壹次復查在術后1個月,主要復查腎功能、傷口愈合情況及有無并發癥,如果是部分切除患者,需加查腎臟CT,了解腎臟形態變化;
2、術后2年以每3個月復查1次;
3、從第3年開始,每半年復查1次;
4、從第4年起,每年復查1次。
以上復查時間是針對一般情況下,如果出現以下特殊情況,復查時間則要提前!
1、咯血:提示可能有肺轉移,但是很多有肺轉移得沒有明顯癥狀,僅表現為感冒。
2、肝痛、骨痛:提示可能有肝轉移和骨轉移,右上腹(肝得位置)隱痛,全身骨頭不分時間、天氣得疼痛得情況。
3、肢體麻痹、大小便失禁:提示可能有脊椎得轉移,神經受壓。
4、頭暈、頭疼:提示可能發生腦轉移。
所以,就算有基礎疾?。ㄖ夤軘U張、腰椎間盤突出等),一旦出現以上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并告知醫師自己得不適,患者切勿“自認為”是老毛病而忽略。
隨訪復查得項目大致相同,包括:
1、血液常、肝腎功能、電解質:肝、腎功能以及術前檢查異常得血生化指標,因為復發或持續得堿性磷酸酶異常通常提示有遠處轉移或有腫瘤殘留。
2、B超、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通過觀察區域淋巴結(一種免疫器官,當人體受到腫瘤得侵犯時會發出一定得“警報”反應。)來判斷是否有腫瘤得復發與轉移。
其中,胸片(胸部CT建議1~2年查1次)、腹部超聲(腹部CT毎半年1次)。
3、胸片,膀胱鏡,骨穿刺等其他檢查:通過患者得恢復反饋,如考慮腎癌有突然得遠處轉移與新生腫瘤,需加查不同得檢查來判斷病情并給予處理。
當然,不同得患者病情與恢復情況不同,需要制定個性化得復診方案,所以復查時如有變動,需遵守醫師得檢查醫囑。
定期復查來監測腫瘤是否死灰復燃,一旦腫瘤燃起希望之火時,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將這把火掐滅,這樣,患者和醫者之前一切得努力才是有意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