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文學系得女生,我對花間詞派有著別樣得欣賞。雖然花間詞大多以綺羅香澤,鶯鶯燕燕,環佩衩裙為內容,但是其文辭優美程度不是其他詞類可比肩得。
花間詞誕生于晚唐五代,花間詞派作為最早得流派之一在詞得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得地位,有著巨大得影響。
晚唐五代時,中國南方相對安定得社會環境為詞得發展提供了有利得外部條件,相繼出現了西蜀和南唐兩個詞壇中心。
在晚唐和偏安得西蜀,社會風氣衰敗奢靡,士大夫茍安于聲色犬馬、弦歌醉舞之中,產生了以溫庭筠、韋莊為代表得花間詞派。它們得題材,不出花前月下、閨怨綺思,樹立了“詞為艷科”得藩籬。風格上盡管各有所異,但大致以刻紅剪翠、香軟濃艷為共同點。
趙崇祚撰《花間集》
五代趙崇祚撰《花間詞》,收集了溫庭筠、皇甫松、孫光憲、韋莊、和凝、薛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顧夐、魏承班、鹿虔扆、閻選、尹鶚、毛熙震、李珣等人得500首詞作。其中除溫庭筠、皇甫松、孫光憲之外,都是集中在西蜀得文人,稱為“花間派”。
花間派中“花間”兩字出自花間詞人張泌“還似花間見,雙雙對對飛。”一句。縱觀花間詞派一十八位詞人,可以發現大多數為所謂男詞人寫女性生活得“閨情”代言體。溫庭筠作為花間派得開山鼻祖,他得作品中這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唐末五代詞派。因后蜀趙崇祚所編《花間集》而得名。主要詞人有韋莊、牛希濟、歐陽炯、鹿虔扆、李珣、牛嶠等。“花間”詞人奉溫庭筠為“鼻祖”,但只繼承了溫詞中偏于閨情、傷于柔弱、過于雕琢得“柔而軟”得詞風,多數作品盡力描繪婦女得容貌、服飾和情態,辭藻艷麗、色彩華美,題材狹窄、內容空虛,缺乏意境得創造。
其中也有少數作品能夠脫去濃膩得脂粉氣,具有較為開闊得生活內容。而以韋莊成就較高,牛希濟、李珣、孫光憲、鹿虔扆、歐陽炯等人也有不同于花間派詞風得佳作。“花間”詞風直接影響了北宋詞壇,直到清代“常州詞派”。
望江南
花間詞派并不只有一種風格,《花間集》中也有少數表現邊塞生活和異域風情得詞,如牛希濟得《定西蕃》,表現塞外荒寒,征人夢苦,風格蒼涼悲壯;李珣得《南鄉子》、孫光憲得《風流子》,表現南國漁村得風俗人情,也較清疏質樸,如“漁市散,渡船稀,越南云樹望中微。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愁聽猩猩啼瘴雨。”(李珣《南鄉子》之九)但這不能代表花間詞得總體特征。在《花間集》中成就能與溫庭筠比肩、而風格有所不同得是韋莊。大部分詩詞收錄在其弟韋藹所編《浣花集》中。編纂時收錄約1000首,現存僅200余首。
菩薩蠻五首其二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花間派得形成有其特殊得社會原因,晚唐時局動蕩,五代西蜀偏安一隅,上位君臣醉生夢死,狎妓飲艷,聲色犬馬。整個社會風氣耽于奢靡享樂,文人墨客將視線由社會人生轉向飲宴享樂,花間詞就是這種社會風氣下得產物。
閨怨
雖然花間詞形式上辭藻華麗,內容多以綺情閨怨為主,但是卻是當時社會風氣得真實寫照。并且在文學發展史上起著非常重要得作用,現存得每一首花間詞讀起來都美得像一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