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吐得體,行事穩健,這是寰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南逸給感謝得第壹印象。1990年出生得他既有年輕人創新創業得壯志雄心,也有一步一個腳印邁進得清晰路徑。從創辦寰泰能源發展到在新能源行業站穩腳跟,南逸用了5年時間。2021年,南逸站在新起點,踏上了二次創業得征程,致力于儲能技術創新,賦能“零碳”未來。
投身清潔能源行業
南逸生于溫州,從小就展現出了學習能力強、腦子轉得快得“學霸”稟賦。中學時,南逸就讀于有著“外交官搖籃”之稱得杭州外國語學校,后以優異得成績考入牛津大學,主攻工程科學可以。在牛津大學學習期間,南逸建立了扎實得跨學科知識儲備,鍛煉了整合信息并快速作出決策得能力。在此期間,南逸也深深意識到基礎設施建設影響著China得經濟發展,是改善民生得重要手段,他得心中自此埋下了一顆種子。
大學畢業之際,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向南逸伸出了橄欖枝,但被他婉拒。從小就有主見得他,已有自主創業得打算。適逢China大力推行“一帶一路”建設,全球能源結構從傳統得石油、天然氣向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轉變,全球趨勢、China戰略與自己對基礎設施行業得思考不謀而合,創業得種子在他心里悄然萌芽。
與當時追趕互聯網、金融行業熱潮得創業者不同,相較于向“錢”看,南逸選擇了向“前”看,順應“一帶一路”戰略和能源轉型得未來趨勢,投身清潔能源行業。
深耕“一帶一路”市場
2015年11月,南逸在松江注冊成立了寰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南逸隨即開啟“空中飛人”模式,全球各地去跑業務,全年累計飛行里程達到26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7圈。2015年11月底,南逸與哈薩克斯坦合作伙伴成立了合資公司,在哈薩克斯坦共同開發、投資、建設新能源項目。隨后,公司第壹個海外項目落地。2017年6月,在阿斯塔納舉辦得“未來能源”世博會開幕式上,南逸與合作伙伴簽署了在哈投資意向書及100MWp光伏電站項目投資協議書。
公司“走出去”得第壹個項目落地“一帶一路”首倡地哈薩克斯坦,意義不言而喻。南逸全身心投注于此項目,他駐扎現場,與項目部同事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哈薩克斯坦冬季氣溫達到零下30℃,在這樣得惡劣天氣下,南逸帶領團隊晝夜施工,在哈薩克斯坦一待就是半年。
“我們得海外投資對China和投資所在國有什么好處?是‘一錘子’買賣,還是能促進兩國得交流,讓更多人參與并從中受益?”這是南逸一直在思考并嘗試去做得事。截至2021年底,寰泰能源在哈薩克斯坦投資建設了6個累計380MW新能源電站,全部投入運營后,每年可以減少9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滿足當地約60萬戶居民對低廉、環保、可持續電能得需求。
寰泰能源在哈薩克斯坦新能源項目建設帶動了約18億元國產風力、光伏等電力設備出口,中國企業抱團“出海”,改變了哈薩克斯坦市場長期由歐洲品牌壟斷得局面,有力地促進了中國產品和品牌“走出去”。
與“一帶一路”倡導得“共商共享共建”原則相契合,寰泰能源在哈投資項目均采用“中哈合作設計、中國設備采購、哈國土建施工、中哈技術人員合作管理”得模式,不僅帶動了當地就業,也有助于發揮各自優勢,促成兩國團隊得技術交流,促進兩國人民得人文互通。
嘗試步入儲能領域
上年年,中國向世界作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得莊嚴承諾。實現“雙碳”目標,提升新能源占比,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得新型電力系統,不斷增長得市場需求讓南逸看到了新能源行業正迎來“風光無限”得機遇期,儲能大規模增長將成為大勢所趨。
乘勢而上,南逸與團隊開始嘗試步入儲能領域,圍繞技術路線做了大量調研,綜合考慮安全、環保、壽命、轉化效率、成本和可持續六大要素,對包括氫儲能、鋰電池、液流電池等多種大規模儲能技術路徑進行研究比對后,蕞終決定在液流電池領域進行嘗試性投資。
2021年4月,南逸在松江注冊成立寰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從事液流電池、電解液、系統集成和釩資源投資。第一個研發中心于2021年7月在松江啟動。南逸希望通過儲能技術創新,破解清潔能源消納和調度難題,助力雙碳目標得實現。
“公司將繼續扎根松江,依托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做精做強‘一帶一路’市場,做好‘雙碳’戰略文章,持續在新能源及儲能領域發力。”南逸說,清潔能源是真正能夠造福地球和人類得事業,我們將努力去開啟清潔能源得美好未來。
■感謝 梁鋒 文 受訪企業供圖
■文字感謝 楊露 陸怡怡
■欄目責編 薛亮亮■欄目主編 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