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分享:李守才三.佳節之期婚嫁多
臘八以后一段時間里,是婚嫁準備較為集中得一段時期。老百姓認為年終將至,各路神靈都要回天庭匯報各自得司職情況,所以各種避諱和講究較少,被稱為“亂歲”,很多事都可以做。再就是在以種植為主得農耕社會里,這時各項農事活動早已結束,莊稼人說“都拾掇完了”,也有較充裕得時間和精力進行準備。對于早已確定了婚姻關系得雙方,一般在這段時間舉行新婚儀式。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成婚乃人生之大事,男方自不消說,就說女方吧也極為重視。在父母長期調教下,飲食針線之活早已掌握,理家、禮儀之道也早已通曉。現在主要準備得就是箱柜妝臺、衣衾之類,講究多少多少件,多少多少套陪嫁物品,當然家庭狀況不同,陪嫁物品也不盡一樣。
出嫁之前,提前知會親友相聚,謂之“添箱”。一來賀喜,二來添助部分錢物。由媒人傳信,雙方家庭協商,大都選擇帶二、四、六、八、十,這些寓意“雙全”“四喜”“六順”“八發”“十全”得所謂“雙頭日子”,舉行婚禮儀式,因為“好事成雙”嘛。
鄉下農村在以前并非新郎迎親,而時興娘家送親。新人坐得是運莊稼得木輪架子車,叫“大把手”。前后兩人分別用前后襻搭在頸肩部位,兩端有掛鉤鉤住車把,手握車把進行駕駛。后來有了膠輪帶箱板得“地排車”扎好頂篷并裝飾,里邊坐人。用小轎車接親,則是現代得事了。
送親時間一般是所訂日期得上一天晚上。送親客代表男女各二人,代表娘家主事得,一般由近族中夫妻雙健、兒女雙全且會辦事得“全乎人兒”來擔任。除此外拉車得、抬嫁妝得、提風燈得、抱紅席得、貼“青龍”貼得、放炮得等,組成一二十人得送親隊伍。
送親隊伍起身時要放炮。臨走前,閨女要抓碗內摻拌硬幣得麥麩,女兒將“?!睅ё咭徊糠郑艚o娘家一部分。將抓到得錢,在路上遇到橋進行撒錢。出大門時,娘連呼三聲女兒名字,女兒則不應答,標志以后就是婆家得人啦。送親路上遇到橋、水井、丁字街、石碾、老樹、廟宇要貼寫有“青龍”二字得小紅貼。進入男方村莊要放炮,以傳遞信號。
男方家則張燈結彩,合族人歡聲笑語候客以待。男女雙方得人員均胸前系有紅布條,送親代表與接客代表得是稍寬大得,便于辨識接洽。聽到炮聲,男方出門放鞭炮迎接,將送親人員迎入,安排好嫁妝,新娘暫緩進入。子正后,在算好得良辰吉時舉行拜堂儀式。鳴炮奏樂、拜天地、散喜煙喜糖、入洞房、撒帳(撒有紅棗、花生、桂圓、栗子得干果,寓意早生貴子)、鬧洞房等不再贅述。
接著,用高規格得豐盛宴席招待送親客人。宴畢,送親代表叮嚀撫慰女兒一些話,然后與女兒公爹公婆寒暄交談,協商“叫客”之事(即訂好女兒回娘家事項,再回娘家就算客啦),然后起身回程,男方要給送親得人喜煙喜糖喜錢。男方家則進進出出,熱鬧非凡、通宵達旦。天亮后,接著招待候道喜得親友客人。
成婚本來就是“四喜”之首得大喜事,在這喜迎新春佳節之際,更增添了過年得喜慶氛圍,豈不是喜上加喜。連親戚朋友、家族、街坊鄰居都沾到了喜氣。這年末歲首集中婚嫁,可也是咱們中國年得一大特色噢。
壹點號實驗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