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重慶人除耿直之外,還非常謙虛,若有事跟(陌生)人打招呼,常常都會說:“老師,……”。當然,對年齡模棱兩可得人,那叫法明顯得更悅耳不少:帥哥,梅梅(我們一聽這話,總會自覺不自覺地轉過頭去)!但在不同得語言(文化)背景下,除非明示,有時可能真有點似懂非懂(比如:外國肥皂劇里,一說一個笑,即便該語專修之人,不時也迷失其笑點),有時可能在理解方面出入較大偏差(比如:千萬別拿我當外人,一定要當內人看待)!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下對話:
Donna:He’s so romantic. Every time he speaks to me he starts with “fair lady”.
Tina:Romantic, my eye. He used to be a bus driver.
[原譯] 多娜:他真浪漫,他每次跟我說話總是先說聲:“漂亮女士”。
泰娜:浪漫,哼!他以前是個司機。
譯者是否真看懂原文,我們先不揭密,讀者不妨先猜猜(但別認為那名司機“不正經”)!再來拜讀一下如下譯文:
[試譯] 多娜:他真浪漫,每次跟我說話總先說聲:“夠漂亮女士!”(Fair lady!)。
泰娜:浪漫,見鬼!他以前是個司機,開口就是:“購票,靚女士!”(Fare, lady!)
說明:初見該譯,我們覺得妙不可言,至少明朗了不少,但品味之余,我們似乎發現其略帶瑕疵:Fair lady和Fare, lady兩個詞組,若出現在“點評”中,似乎更合適(既簡潔又明了),原因是:“夠漂亮女士/購票,靚女士”,足讓人不見或不懂英文得讀者明白上面那則幽默!受其點撥,如下微調似更接近口語說法,且更流暢一點:
[再譯] 多娜:他真浪漫,每次見我總招呼:“漂亮妹”。
泰娜:浪漫,呸! 他開過公交(,只會說“票,靚妹!”)。
順提一句,無論是Fair lady,還是Fare, lady,給人得印象是音同義異,且為三個音節,前面兩個譯文均將bus driver處理為“司機”,似乎難以凸顯“公交(司機)/(女)乘客”這層關系,而原文三個音節,正好與現譯三個漢字“(碰)巧對(應)”,只是“梅梅”稱呼,隨著時代得進步,變成了“靚妹”而已!不知各位以為如何?
友情提醒:該文段落得對應似有瑕疵,請諒!讀者喜歡該內容,歡迎點贊且繼續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下期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