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子肚臍周圍腹痛劇烈,差點導致腸管壞死,沒想到竟然是兇險得腸系膜上動脈夾層。近日,南京市第壹醫院介入血管科運用血管介入技術聯合經鼻腸梗阻導管置入術,成功救治一例重癥腸系膜上動脈夾層患者,目前患者已經康復出院。可能表示,腸系膜上動脈夾層發病時體格檢查往往發現不了問題,非血管專科得醫生還有可能認為患者是腸胃炎或者是結石癥等,因此該病具有很強得隱匿性。
腹痛難忍或是動脈夾層在搗亂
今年49歲得賀先生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腹痛不適,持續兩天時間,疼痛范圍主要在肚臍周圍,還有伴有腹瀉和惡心嘔吐。家人以為腸胃炎犯了,不敢怠慢,在當地醫院就診,醫生考慮“急性胃腸炎”,予以抗感染、解痙等處理。不過賀先生得腹痛無明顯緩解,輸液期間還出現了暗紅色血便,不含明顯糞質。在此情況下,賀先生輾轉至南京市第壹醫院急診科就診,進一步完善腸系膜上動脈CTA檢查后提示,原來是腸系膜上動脈夾層導致腸管血供中斷,并收住介入血管科治療。
腸系膜上動脈夾層是啥?南京市第壹醫院介入血管科主任醫師蘇浩波介紹,腸系膜上動脈夾層是血管急癥之一,是由于動脈內膜局部撕裂,血液沖擊經損傷得內膜壁破口進入動脈壁層,導致動脈壁形成真、假兩個腔隙。臨床癥狀為突發得呈撕裂樣得腹痛,起病急驟,患者腹痛發生得時間往往可以精確到幾點幾分。腸系膜動脈夾層發生后,一旦真腔被假腔完全壓扁,形成血栓會引起腸管缺血壞死;而另一方面夾層假腔進一步擴大向動脈外壁破出,會導致血管破裂發生腹腔內大出血。因此腸系膜上動脈夾層是一種非常兇險得腸道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時醫治,則會導致嚴重后果,危及生命。
那么,什么原因會誘發兇險得孤立性腸系膜上動脈夾層呢?蘇浩波告訴感謝,高血壓、動脈硬化、自身血管壁結構發育不良是此病得發病因素。像賀先生雖然沒有基礎病史,但可能劇烈運動,短時間內血壓飆升,血管內膜被高壓血流沖破,也會誘發腸系膜上動脈夾層。
介入方法修復腔內血管,解決腸梗阻難題
蘇浩波表示,賀先生由于動脈血壓高,假腔將真腔壓迫幾乎完全閉塞,造成大范圍得小腸嚴重缺血,腸道粘膜缺血壞死剝脫,進而出現血便癥狀。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救治,死亡率可高達90%以上。收治入院當晚介入血管科團隊就開通綠色通道,緊急為賀先生行腸系膜上動脈造影+夾層支架修復術,及時恢復了腸道血流供應,術后轉入重癥醫學科進一步觀察治療。
感謝了解到,由于腸管缺血時間較長,術后賀先生腹部CT顯示腸管擴張積氣積液明顯,伴腹內壓逐步升高。南京市第壹醫院重癥醫學科、介入血管科、普外科、消化科可能聯合進行會診:考慮患者繼發出現了嚴重得缺血性腸梗阻并發癥,需要及時進行鼻腸梗阻導管置入術。于是介入血管科團隊在X線透視引導下將一根長達數米得腸梗阻導管精準放置到賀先生梗阻得腸道內。
手術后,通過持續引流減壓,加上重癥醫學科可能精心得內環境調理穩定,賀先生得腸道病癥得到明顯改善,兩周后順利康復出院。不過,醫生提醒賀先生,出院之后仍需以靜養為主,控制好血壓,飲食上注意避免刺激性過飽、過油膩,戒煙忌酒,注意加強營養。
據了解,腸系膜上動脈是供應小腸及大部分結腸得主要血管,當它出現動脈栓塞、血栓形成和形成夾層時,會導致腸管缺血壞死和腸管運動功能障礙。目前,南京市第壹醫院介入血管科可通過介入腔內修復技術實現病變血管得重建,恢復真腔血流,避免假腔破裂出血。重癥醫學科、介入血管科、普外科、消化內科等多學科團隊,也可聯合解決因腸道血管病變導致得一系列復雜病癥。
動脈夾層應根據自身來防治
孤立性腸系膜上動脈夾層,在臨床上往往只有腹痛這一表現,所以誤診率很高。那么,究竟該如何確診呢?蘇浩波表示,隨著多排螺旋CT得普及,以及人們對其認識得提高,急性腸道血管疾病也逐漸變得可識可控。一旦CT檢查確診,就要積極干預。
另外,防治孤立性腸系膜上動脈夾層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1.高血壓患者要堅持服藥和測壓;
2.戒除煙酒,避免刺激性、過飽飲食;
3.劇烈運動可引起瞬間血壓飆升,血管條件不佳得人應避免劇烈運動,以免誘發腸系膜上動脈夾層等血管疾病得發生;
4.對于突發腹脹腹痛等不適不可掉以輕心,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排除血管病變可能。
通訊員 章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感謝 呂彥霖
校對 盛媛媛
近日:紫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