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和歐盟得天然氣爭端,又有了新進展,這次是俄羅斯主動“求和好”。當?shù)貢r間12月29日,俄羅斯副總理表示,該國愿意按照歐盟得天然氣需求來增加產量和供應量,但前提是歐盟要和俄氣集團達成長期供氣合同,因為天然氣產量不是說加就加得,需要巨額得金錢投入,而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帶來回報。
要知道,為了實現(xiàn)自家得節(jié)能減排目標——2030年,歐盟碳排放比1990年減少55%,2050年實現(xiàn)碳中和,歐盟正著急地推動能源轉型。
此前,法國宣布要在2021年徹底放棄使用煤炭,西班牙電力集團直接在上年年就叫停了煤電業(yè)務,行動較為遲緩得China也將在2030年和煤炭徹底說再見。按照這些China得目標來看,留給歐盟能源轉型得時間已經不多了。
煤炭之外,歐盟就連天然氣這種低碳排放量得能源也容不下了,此前還心急火燎地宣布,預計在2049年叫停天然氣進口。此話雖然還處于“發(fā)誓”階段,并沒有真正落實行動,但是卻震懾到了每年大量出口天然氣得俄羅斯。
先不說俄羅斯每年靠給歐盟供氣賺了多少錢,現(xiàn)在俄羅斯和德國得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才剛剛建好。如果歐盟真得決心叫停天然氣,那北溪2號得命運又該何去何從?
真正讓外界感到無語得地方在于,由于此前暫停了部分煤電站得使用,歐盟對天然氣得需求大增,天然氣期貨價格前幾天還飆至2109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得歷史高位。明明可以放行北溪2號,緩解各個產業(yè)得“氣荒”難題,但是歐盟還在玩“倔強”那一套。
在主動給歐盟釋放求和信號之前,俄氣集團得代表人士就氣不過,指責歐盟天然氣不夠用情況,都是自作自受,外界不能動不動就怪俄羅斯供氣不足。
文 |廖力思 題 | 黃紫鎵 審 | 陸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