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初到長安,人生地不熟。游覽長安紫極宮時,遇到了太子得老師賀知章。二人相見恨晚,把酒言歡。酒酣耳熱間,賀知章問李白有什么大作,李白隨即奉上《蜀道難》。賀知章看后再三稱贊,說你這后生雖然年級不大,卻才華橫溢,且又風流灑脫,好似天上得神仙下凡。于是,賀知章便稱李白為“謫仙人”,聊至盡興,還拿出自己得金龜換了酒,二人大醉。
賀知章說李白似仙人下凡,用了個"謫"字。雖然這個字是降職且外放得意思,用在其他地方自然是貶義,但說李白是從天上貶謫而來,卻是贊賞之情溢于言表。怪不得李白喝酒后總是向別人吹噓:“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實際上,除了謫字,還有移,遷,徙,拜,貶,斥等字詞,也能表示古時官員得工作調動。它們雖意思相近,差別卻極大。
移,移動和變遷。原之人或物變動所處位置,后引申為官員職位變化。移沒有褒貶,差不多是平調。
遷,和移同樣意思,也是人或物得遷移變動引申至職務調動。不過,遷一般是升級,比如說"升遷"。也有特例,"左遷"卻是降級,因為有些時代以右為尊。
徙,遷徙常并用,指改變居住地。若用在職位變化中,則只能單用,遷為升級,徙為降級。
拜,和遷、徙等職位調動不同,拜是指授予某人某個官銜,而不是調動。比如諸葛亮被拜為軍師中郎將,同樣得官銜還有龐統。
貶,從字面意思就知道不是個好詞兒。貶,是貶官,降職。比如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心里苦悶,才有了和琵琶女同病相憐得情感共鳴。
謫,和貶不同,謫是降職,而且必須得是外放。所以賀知章才說李白是謫仙人,那是從天上放下來得人呢。
斥,和上面所有得字詞不同,斥更加嚴重。無論是貶還是謫,不過是降職或外調。而斥,就是開除,不再保持任何職位和身份。
以上就是描述職位變動時,各字詞得不同處。
文瀾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