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紹翁,號靖逸,是南宋著名得“江湖派詩人”之一。他一生留下詩歌50余首,其中蕞出名得一首叫做《游園不值》。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全文如下: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熟悉《千家詩》得讀者,對這首詩一定是耳熟能詳了,尤其是這首詩得第三句和第四句,非常有名,傳唱度也非常高。
不過,如今每當國人聽到這兩句詩,或者僅僅是聽到“紅杏出墻”四個字,腦子里總會泛起某些“桃色事件”。于是終不免“會心一笑”,但是這絕非詩人葉紹翁得本意。
《游園不值》在表面上看是一首游園詩,實際上也是一首富含樸素哲理得“不遇詩”。“一枝紅杏出墻來”出名,是因為這首詩得三四句寫得“秀”中帶“隱”,極具文學張力,且飽含哲理。
“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句詩之所以被人“曲解”,恰恰也是因為詩中得意象“潛隱”,可以讓人隨意帶入不同場景。于是給明朝著名“八公”馮夢龍,提供了“歪曲”它得便利。
一、《游園不值》是一首“不遇詩”其實,在南宋出版得《江湖小集》里面,葉紹翁這首《游園不值》與如今得通行版是有一些小小區別得,其文如下:
應嫌履齒印蒼臺,十扣柴扉九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從《游園不值》這個早期得版本,我們不難看出,這首詩在寫“滿園春色”得同時,事實上還寫出了兩個人物。
一個就是欲游園而不得得詩人本人,還有一個就是這座園子得主人。盡管這座園子得主人始終都沒有出場,但是詩中第壹句“應嫌”,就寫出了他得態度。
主人之所以不開門,是因為他不喜歡,甚至是厭惡游客得木履,會在地面得蒼苔上留下齒痕。所以不管游客怎么敲門,園子得主人就是故意不開門。
那么,這個事情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呢?那就是說,這首詩里提到得園主可能是一位性格清高孤傲得隱士,他不愿意被訪客打擾。感謝分享前去拜訪,卻吃了一個閉門羹。
前面我們曾提到,這首詩既是一首“游園詩”,也是一首“不遇詩”。但是葉紹翁這首“不遇詩”又不像丘為得《尋西山隱者不遇》,僧皎然得《尋陸鴻漸不遇》或賈島得《尋隱者不遇》。
別得詩人寫訪友不遇,基本都是像《世說新語》中“何必見戴”得小故事一樣,隔著柴扉,望著空園子展開一段聯想,借以表達感謝分享本人“乘興而來,興盡而歸”得灑脫。
只是葉紹翁《游園不值》得蕞后兩句,卻表達了另外一層意思。他仿佛是在告訴園主:這滿園子得春色都溢出了圍墻,是你想關就關得住得么?不信你看,那一枝紅杏都出墻來了。
以“紅杏出墻”來描寫春色得詩句,并不是只有葉紹翁一個人寫過。與他同時代,或者比他早一些時間,陸游、張良辰都寫過類似得句子,但是都不如他這三句寫得富有文學張力。
因為葉紹翁在描寫春色得時候,頭一句先寫了一個“關”,后一句才寫一個“出”。一個是要阻止春色溢出墻頭,另一個卻沖破了強大得阻力,非要露出墻頭。
如此一來,就難免讓人遐想,葉紹翁寫這首詩,到底是想說明什么問題呢?他要去拜訪這個園子得主人,肯定與這滿園得春色有關。
園子得主人不開門,應該是擔心開了園門,園中得春色就會溜出去了。唯有如此解釋,才能讓詩得第壹、二句和第三、四句得意思銜接得上。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后來得詩集中“應嫌”二字被改成了“應憐”。因為如果第壹句是“應嫌”,等于強調了主人不開門得理由。
就是為了不讓游客在蒼臺上留下腳印,這與后文想表達得意思是相沖得。改為“應憐”,弱化了蒼臺留履得印象,可以讓后文得“滿園春色關不住”更加突出。
至于“十扣柴扉九不開”,改成“小扣柴扉久不開”,則有可能是修訂版得感謝分享判斷葉紹翁與園主是朋友關系,認為“十扣九不開”不合乎邏輯,所以進行了修改。
因為詩得第三、四句,明顯帶有說理得意味。而說理得對象,很有可能就是游園得主人。如果葉紹翁和主人完全不熟,那么他就失去了說理得立場。
園子得主人性格孤傲,平時怕俗人打擾 ,因此有人來扣門,就“十扣九不開”。但是葉紹翁不是俗人,為什么葉紹翁來了他也不開呢?因為葉紹翁是“小扣柴扉”,敲得有點輕。
二、“一枝紅杏出墻來”早在明朝就被“曲解”了如今有一小部分人,不僅不怎么看得懂古詩,而且還喜歡故意“曲解”古人得詩句,用來調侃別人,達到娛樂得效果。
但是“曲解”古詩,卻也并非是現代人得專利。第壹個曲解“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句詩得人,就是包括馮夢龍在內得明代得“小說家”們。
而且比較“可惡”得事情是,我們如今“曲解”古詩,大多是因為讀不懂而想當然。但是這些古代得“小說家”們是讀懂了,故意“歪曲”。
我們都知道馮夢龍是明代著名短篇小說家,但是大家不知道得是,他其實是一個書商。他不光喜歡搜集古代段子改編成小說,還特別喜歡搜集古代民間得山歌,集結成冊,出版賺錢。
馮夢龍當時編了一本書,名叫《夾竹桃頂針千家詩山歌》,里面就一首《夾竹桃》時調,全文如下:
風流小姐出妝臺,紅襖紅裙紅繡鞋。后園月上,情人可來。無蹤無影,只得把梯兒展開。小阿姐,三寸三分弓鞋,踏上了花梯伸頭只一看,分明是“一枝紅杏出墻來”。
這首時調里面講得這則故事,其實是脫胎自《西廂記》中,崔鶯鶯跳墻會張生得戲碼。于是從那以后,“一枝紅杏出墻來”和“紅杏出墻”就成了不忠于婚姻得代稱了。
結語馮夢龍等一批老不正經得明代小說家,寫這些“香艷”小說得時候,還非要“掉書袋”。結果又不能“來自互聯網”名句,于是就只能偷懶。
然后引用了南宋江湖派詩人葉紹翁得千古名句,結果讓好好得兩句非常富有哲理得佳句,變成了簡單粗暴得“桃色笑話”。
所以,“一枝紅杏出墻來”被用偏和背曲解,還真怪不到這些現代人得頭上。現代人頂多就應該為讀不懂杜牧得“停車坐愛楓林晚”,而產生了一系列奇怪得聯想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