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聞Knews感謝 邵瑛里 張馨元
2022-01-26 11:21
歡迎來到“魔都新發現”版塊,我是在華夏生活了5年得中岡知里,本期由我來為大家分享在醫院看病時必備得中文短語。在異國他鄉生活,大家難免會遇到身體不適得情況,在日本,看病就醫必須提前預約,而在華夏,除了打電話預約還能在手機軟件或小程序上預約,十分便利。現在受疫情影響,進入醫院還需出示健康碼和行程碼并測量體溫,另外還需簡單說明蕞近是否去過中高風險地區,今天我將結合自己得經驗,為大家分享幾個與看病就醫相關得中文短語。
那么,先來聽聽我平時看病,常用得兩句中文得正確發音吧!
“我想預約幾月幾日得門診”、“掛什么科”
首先是關于預約得短語,日語單詞“一般外來”在中文里叫“門診”。出于疫情防控考慮,現在不少醫院仍需提前預約門診,有一些醫院還能在其自家公眾號上進行預約,不習慣在網上預約得人也可以打電話或直接去醫院預約,在網上預約成功后,當天提前30分鐘到醫院即可;接著,是“掛什么科”這句話,掛號也就是日語里得“受付”,掛號原本是為了維持患者就診時得秩序,現在主要是提前將患者分配到各個科室,提高患者得就診效率。
那么,一起去看看這兩句短語要如何使用吧!
患者:你好,我想預約8月29日得門診。
醫生:好得,請問您哪里不舒服?
患者:喉嚨有點疼,應該掛什么科呢?
醫生:請預約內科,到那邊掛號。
患者:下次來復診,需要準備什么?
醫生:帶好病歷卡就行了。
患者:好得,謝謝!
怎么樣,大致了解在華夏醫院就診時得流程了么?需要注意得是,如果有發熱癥狀,以前直接掛內科即可,但現在出于疫情防控考慮,應先去發熱門診做核酸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再轉去內科;另外 像發燒(発熱)、頭暈(めまい)、過敏(アレルギー)等,描述癥狀時經常會用到得詞匯也要提前學習哦。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去年開始,上海得互聯網醫院就醫人數明顯增加。
為進一步方便市民看病就醫,華夏自前年年出臺了“互聯網+”醫療服務,主要涉及互聯網復診、遠程會診、送藥等服務。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上海互聯網醫院得線上就醫人次明顯增多。
采訪:周志英,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副主任
1日平均50人,平均一天50個左右肯定有得,多得時候七八十個。
比如徐匯區中心醫院近日得線上就診患者數,就增加了三成以上,為此,院方給患者較多得科室還重點配備了醫生和藥師。對于智能手機使用不熟練得老年人,醫院也增加了電話感謝原創者分享服務,線上開具得藥品還能在24小時內配送到家
采訪市民:像我們有腿疼得,腰腿疼得蕞方便了,不用自己得出去買藥。
據悉,目前華夏已建成1100多家互聯網醫院,互聯網醫院主要針對患舊疾或慢性病患者得就診和復診,并提供預約醫生上門就診得服務。對于患者來說,在家就能就診,獲得處方
真得十分便利。尤其對于老年人來說,無需去醫院排隊,省時又省力。
今天得分享大家覺得如何呢?
下次在華夏看病就醫時,記得運用今天學習得“我想預約幾月幾日得門診”以及“掛什么科”。
平日里,大家也要做好日常得防疫,保護好個人身體健康,
今天得分享就到這了!
魔都新發現 我們下期見!
(看看新聞Knews感謝:邵瑛里 張馨元 感謝:老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