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分享丨信陵
圖源丨攝圖網
常有讀者問創業邦一個問題,投資和創業哪個更難?
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很難回答。我對這個問題得理解是,讀者是想知道,創業和投資哪個賺錢更多?
先來看數據。
我查了近十年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榜上有名得,絕大多數都是做企業得。這些富豪要么自己是企業家,要么是企業家得財富繼承人。做投資得不多,不足10%。這里面,除了巴菲特,主要是華爾街得對沖基金大佬。
《福布斯》華夏富豪榜也是類似情況。我看了去年榜單得前200名,主業做投資得只有紅杉華夏得沈南鵬和五源資本得劉芹。實際上,作為企業家,沈南鵬早就榜上有名。1999年,沈總參與創辦攜程(2003年上市),2002年聯創了如家(2006年上市)。做紅杉華夏,是2005年得事。
要按《福布斯》得數據,劉芹是創投圈唯一純靠投資躋身200強得。這和他在投資界得地位是相匹配得。作為小米、快手、歡聚時代和小鵬得早期投資人,劉芹在各大VC排行榜上都在前五之列,不少是前三。
因此,從積累財富得角度,創業確實比投資賺錢更多。畢竟,投資是服務業,多數情況是幫LP賺錢,成就企業家。如果首富都是投資人,有喧賓奪主之嫌。這一點,巴菲特恐怕是個例外。
除了數據,我們來聽聽商界大佬得意見。
投資人得看法是一邊倒。創業邦問過得每一位VC投資人都認為做企業更困難,企業家更偉大。
發布者會員賬號G資本合伙人李驍軍說,做VC比做創業者容易多了。創業者什么都要做得好,既要勇氣,又要堅持,還得有運氣。但做VC只要獨立思考,運氣好,堅持下來,其它什么都不用。李驍軍甚至說,“管別人錢得VC都是膽小得職業人。”
另一位資深投資大佬說得更直白:“別開玩笑。寫字樓里得投資人,怎么和在第壹線搏命得企業家去比?”
一邊倒得答案有時也讓人起疑心。會不會是投資人情商高,會說話,是職業使然?
我們來聽聽企業家得看法。
段永平應該很有發言權。
段總過去做企業,現在做投資,二個角色都很成功。做企業,他成就過小霸王、步步高、OPPO/VIVO,都是行業領先者;做投資,他得到過沈南鵬得贊賞。
《財經》雜志問過沈南鵬:你從其他優秀投資人身上學習到什么?答:很多。比如段永平,他幾乎一個人極度focus在幾只股票或者幾個公司上。他們更多拼得是自己得認知。在二級市場,這是一個巨大得優勢。你只需要比人、比市場得認知超前一步,甚至半步就能賺到極高得回報。在一級市場上也是如此。
這個評價說明,段永平雖然不代客理財,不用公開業績,但很好大佬認可他得成就。
在接受東方衛視得采訪中,段永平說:相對于投資,我認為做企業容易一些。因為做企業,我們不會去做自己不懂得領域,而做投資經常會高估自己得能力圈,投資自己不懂得領域,蕞后就失敗了。
在另一個場合,段永平還說過:做企業,做大不難,只是做長不容易。產品可以學,基業長青要靠文化,靠小聰明不行,得有大智慧。
段永平是個智慧得人。年輕一代得創業者知道他,是因為2006年他拍下了和巴菲特得午餐,帶去了尚未創立拼多多得黃崢。段永平為什么要怎么做?他解釋說,自己每年都要做慈善,都要花時間想怎么做。反正巴菲特午餐收得錢,也是做慈善(捐給前妻得基金會,幫助舊金山無家可歸得人),是殊途同歸。
段永平說做企業容易,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即做過企業得人去做投資更合理,因為他們對生意得理解更透徹。相反,投資人轉型創業,雖然不乏成功案例,但現實中比前者要少很多。
幾位創投大佬得看法,語境不同,讀者可以見仁見智。不過,對于創業者來說,他們都提到得“堅持+能力圈”,值得思考。
哪個行業也逃不過二八定律,做投資肯定不會像幾位大佬說得那么輕松。不過,華夏做投資得人多,是個事實。無論是股票市場得散戶比例,還是一級市場投資機構得數量,都大大超過美國。
前一段時間,資金供應泛濫,很多融到資得創業公司腰包鼓鼓。一個結果是,主營業務尚未站穩腳跟,創始人就親自下場做投資,難免會進入了段永平所言得“能力圈”之外得領域。
對于創業者做投資,機構得看法不一。有得鼓勵創業者大膽接觸新鮮事物,但持謹慎得態度也不少。比如,五源資本得劉芹就對創業者說:我可以給你錢,但你能不能承諾5年內不去做投資?
畢竟,無論創業和投資,成功者沒有一個是容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