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產業是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得傳統支柱產業,如何實現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和諧統一?
多年來,泉港區人民法院圍繞該區主業強區和生態優區得發展理念,橫向注重府院聯動、靠前司法和精準司法得“生態司法+多元保護”,縱向聚焦海洋港口、河流溪壩、石化園區、森林植被等區域環境特色要素,為泉港區打造華夏一流得綠色石化產業基地和宜居城市提供強有力得司法保障。
司法治河,水清岸更綠
2021年11月16日上午,一個有關母親河“壩頭溪”保護得會議在泉港區壩頭溪流域整治項目部召開。
會上,泉港區法院與區河長辦、前黃鎮政府等部門簽訂了泉港(壩頭溪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協同治理共建協議,并掛牌成立泉港(壩頭溪)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協同治理中心。該中心以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審判職能作用為著力點,通過各成員單位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得方式多元化解涉生態環境民事、行政糾紛,從嚴從快打擊河道采沙、污水排放等涉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我們在生態環境司法保護過程中始終堅持精準化司法得理念,結合轄區港口優良、石化產業密集、森林覆蓋率高等特點,成立了眾多可以化法官工作室,集中審理各類涉生態環境保護案件,為宜居泉港提供精準化得司法服務。”泉港區法院院長鄭玲玲介紹說。
現如今,泉港(壩頭溪)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協同治理中心、惠嶼島巡回法庭、文化遺產保護法官工作室、駐河長辦法官工作室、駐石化安控區法官工作室等可以化機構遍布泉港區各大環保項目部,可以力量助推生態環境治理愈發走深走實。
司法育林,山青木更盛
被告人出某經人介紹,與被害人蔡某商談購買林木事宜,但因價格問題未達成合意。次日,出某未經蔡某允許,擅自雇傭工人砍伐被害人種植在該村山上得巨尾桉林木116株。經鑒定,被砍伐得林木屬省級生態公益林,總立木蓄積計16余立方米,價值5800余元。
出某在法庭后悔不已:“感謝法院讓我認識到破壞生態環境后果得嚴重性,也感謝法律給我機會對被破壞得環境進行修復,讓我由‘生態違法者’變成‘生態守護者’。”
據該案承辦法官連青竹介紹,運用“先修復再量刑”審理模式,是泉港區法院審理涉生態刑事案件得重要量刑參考依據。同時,泉港區法院注重靠前司法,常態化開展法律八進活動。日前,針對泉港小壩村濫伐林木現象嚴重這一問題,泉港區法院副院長林建樂已帶隊為小壩村送去了濫伐林木罪典型案例宣傳手冊和有關法律法規。
在依法打擊涉生態刑事犯罪得同時,泉港區法院還把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轉化為高品質城市競爭力,2021年9月8日上午,該院在“玉笏朝天”公園種下全省首片碳中和林,引導企業、組織和社會公眾做生態環境保護得踐行者。
司法乘帆行,港口優島更美
過去,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改裝得船舶走私油品時多有泄露發生,更有甚者為逃避海陸巡查,將油品傾瀉入海,嚴重污染近海海域環境。針對這一情況,泉港區法院嚴格適用非監禁刑,依法從快從嚴從重辦理涉及成品油犯罪得非法經營案件。
某船舶維修中心經營者肖某明知陳某無危險廢物處理資質,仍雇用陳某為其清理一艘報廢船舶得機艙,并將機艙廢礦物油交由陳某處置。后肖某因犯污染環境罪,被泉港區法院追究刑事責任并處罰金。
在旁聽完該案審理后,某危化企業高管黃波感慨道:“提高危化企業得生態法律意識是環保工作得關鍵,也是企業生存之道,感謝泉港區法院為我們上了一堂生態普法課。”
司法助征遷,主業興天更藍
泉港石化安控區民房征遷工作是中央第壹輪環保督察整改項目之一,該項目完成后以綠色森林為屏障,將石化園區與村居隔離開來,基本解決廠居混雜問題,是安全項目,也是環保項目。
該項目啟動5年來,泉港區法院堅持靠前服務,主動服務和融入安控區征遷大局,常態化深入環保項目一線,在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得同時,充分發揮環保法律感謝原創者分享、訴前調解和普法宣傳等職能,并針對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薄弱環節向相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征遷前主動精準釋法對接、征遷中創新定制司法服務、征遷后涉遷糾紛分類調解等手段,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嵌入式得精準司法服務。
2021年11月1日,華夏蕞大得石化安控區民房征遷宣布完成,項目一期12789棟,民房百分百簽約并騰空,“北工業、南生活”新格局就此形成。
這只是近年來泉港區法院堅持在發展中保護生態得一個縮影。泉港區法院通過府院聯動長效化,深化與其他部門得共建合作,定期參與政府各類環保項目工作會,定期召開生態環境審判工作會,推動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有機銜接,極大地強化了生態環境協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