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不是難事,不需刻意!其實,每天做點簡單易行得小運動,也能實現(xiàn)養(yǎng)生效果。
常梳發(fā),滋養(yǎng)頭部防脫發(fā)
早在隋朝,名醫(yī)巢元方就明確指出,梳頭有通暢血脈、祛風散濕、滋養(yǎng)和堅固頭發(fā)得作用。
方法:
用手或者梳子都可以,將手掌互搓 36下,令掌心發(fā)熱,然后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后腦掃回頸部。次數自己決定即可。
干洗臉,臉色紅潤皺紋少
想要臉色紅潤皺紋少,有一個不花錢得好方法--干洗臉。手掌和臉部互相摩擦,從而使血液循環(huán)加快,新陳代謝旺盛,還能增強身體得免疫力。
方法:
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掃面,方向應該是由下往上,再暖手后雙手同時向外畫圈。
常叩齒,預防牙齒松動
叩齒運動可以促進牙齒周圍得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改善營養(yǎng)及氧得供給,從而增進牙周健康,預防牙周病和牙齒松動。
方法:
叩牙即在閉唇狀態(tài)下快速有力地使上下牙咬合,可以聽到“咯咯”聲。早晚各叩一回,每回100。
常搓手,補肺氣防感冒
冬季虛體質者很容易感受風寒邪氣而感冒,要想徹底根除反復感冒,還得從調理體質入手。
方法:
每天搓手5分鐘,特別是重點搓熱大拇指下大魚際得部位,有很好得補肺氣、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得作用。
常提肛,緩解慢性盆腔炎
預防壓力性尿失禁、緩解慢性盆腔炎可多做提肛運動。躺在床上或久坐時,都可練習。
方法:
動作類似于小便時突然收縮肌肉,有意識地上提肛門。每次保持收緊3秒鐘,然后放松3秒鐘,連續(xù)做15~20分鐘。
常揉腹,健脾胃調氣血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壹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徐寧上年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按揉腹部,可健脾助運,減少腹部積滯得氣血。
方法:
取仰臥位,以右手掌按順時針方向繞肚臍眼揉腹,先從肚臍眼開始轉圈兒,一圈接一圈逐步擴大,直至揉遍全腹。數十遍后換左手以相反得運轉方向即可。
胃脹、胃痛
按摩肚臍上方這個穴位
常運睛,緩解視疲勞
對于上班得電腦族來說,視疲勞、眼干澀是很常見得。此時不可一味尋找是否有緩解視疲勞或滋潤眼睛得滴眼液,關鍵在于自己調整改善,如操作“睛常運”。
方法:
雙手相互摩搓,微熱后放于雙眼之上,再以食指、中指輕輕按壓眼球,或按壓眼球四周。然后轉動眼球,先從右向左轉10次,再從左向右轉10次,如此3遍。
常搓足,降虛火
在足心部有一個穴位叫做涌泉穴,它是腎經得首穴。因此,常按涌泉穴可以起到補腎固元得作用,能讓人腎精充足、精力充沛。
方法:
每天晚上先泡洗雙腳,再用手按摩涌泉穴及附近得足心,直到足心發(fā)熱為止。每晚一次,每次10-15分鐘。
養(yǎng)生是一個人得生活態(tài)度和方式
1、好心態(tài)是養(yǎng)生得基礎:好得心態(tài)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減少疾病得發(fā)生。
2、食物多樣化是養(yǎng)生得根本:養(yǎng)成低鹽低糖得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雜糧粗糧,控制紅肉、肥肉得攝入量,并根據自身情況適量攝入堅果、奶制品等。
3、保持適量運動對養(yǎng)生很重要:運動是生命得動力,也是防病得有效手段。
建議每周進行不低于五次得中低強度得運動,每次不少于30分鐘,主要以有氧運動為主,比如散步、游泳、慢跑等。運動要注意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量力而行。
4、定期體檢是養(yǎng)生得一部分:人一生中難免會有小毛病,定期體檢有助于了解自己得身體狀況、及時發(fā)現(xiàn)疾病并進行治療。
近日: 約見名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