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保稅物流中心
虞城大虞春秋文化園
保稅物流中心貨物運輸。
工人在世紀華聯工量具鋼卷尺組裝車間工作。
貼標、裝盒、封箱,一把鋼卷尺完成這三個程序,宋東梅收入3分錢。“快手”宋東梅一天可完成2000多把,收入七八十元。
57歲得宋東梅看中得是可觀收入,她可能不知道,上午經她組裝得鋼卷尺,下午就通過港口發往了韓國、日本等China。
宋東梅務工得珂銘工量具,位于“華夏鋼卷尺城”發源地——虞城縣稍崗鎮。經過9年發展,實現年產值4700多萬元,產品出口20多個China和地區。
珂銘工量具,僅是稍崗鎮4800多家工量具企業得一個縮影。
虞城一把尺,丈量全世界。自上世紀70年代至今,虞城鋼卷尺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強到精、從精到專,實現年產鋼卷尺15億只、工量具1.5億只,每個華夏人人手一只還多。
你更不敢想像得是:按每把尺5米相連,虞城年產鋼卷尺總長可繞地球190圈;產不錯占華夏市場85%以上,出口量占華夏總量60%以上,遠銷歐美、中東、東南亞等100多個China和地區。
壯大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擴大利益鏈,虞城以五金工量具為主導得裝備制造業風生水起。2018年,虞城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220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得30%。
新華夏成立70年來,尤其是黨得十八大以來,虞城經濟高質量發展得脈動令人心潮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在新時代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中跑出了“加速度”。
“撿”回來得鋼卷尺城
仲夏時節,豫東大地進入豐收得火熱。在稍崗鎮,大大小小4800多家工量具企業車間比夏收場景更火熱。
而立之年得劉攀正年輕氣盛,已是佳洋工量具“掌門人”。6月6日,他頻繁輾轉于各生產車間,督促工人在保質量得同時加快進度。當天下午五六點鐘,有兩個國外鋼卷尺訂單需發貨:墨西哥900件、53萬元;俄羅斯660件、38萬元。
從車間到國外,稍崗得鋼卷尺不出鎮就能實現。從早到晚,稍崗物流園得貨車絡繹不絕,每天發往華夏各地、各港口得車輛都有,可實現貨物隨到隨走。
佳洋工量具1996年建廠,是稍崗首批規模鋼卷尺企業之一。與所有工量具企業一樣,佳洋在劉攀父親劉學昌得帶領下,經歷了家庭作坊、建廠、上規模、創品牌、掙外匯得歷程。
如今,古稀之年得劉學昌已“退休”,在虞城縣城居住“養老”,放任年輕得劉攀“二次創業”。
“我們得鋼卷尺城確實是‘撿’來得。”思緒回轉,劉學昌仿佛又回到了二三十年前。
“吳南林陳四大戶,稱鹽灌油靠照顧。一年收入幾十元,兄弟幾人光棍漢。”吳南林陳指南莊村委所轄4個自然村。
曾經,窮是稍崗得“底色”。1978年,南莊村得6戶農民因窮走出去,卻從國營卷尺廠發現了商機:撿回報廢殘尺條,截開后再變賣。
很快,這6戶農民從“窮光蛋”變成了“萬元戶”。一時間,鋼卷尺作坊在稍崗如雨后春筍迅速生長。
1992年是個分水嶺。虞城第壹家鋼卷尺廠——中州卷尺廠誕生,拉開了庭院式作坊到機械化制造得轉型。“鋼卷尺王國”雛形初顯。
“不算從搬到虞城和商丘得數百家規模化工量具企業,僅稍崗鎮還有4800多家工量具廠。”市政協副主席、虞城縣委書記朱東亞介紹。下連貧困鄉村,上接國際市場,虞城將一把鋼卷尺做大做強做精,做成了全縣得主導產業。
經過40年得發展,虞城已形成了五金鋼卷尺生產、加工、研發、銷售、物流等完善得產業鏈條,“華夏鋼卷尺城”名副其實。
“補”出來得產業鏈條
6月5日,虞城電鍍生態園內,輝冠電鍍總經理盧海軍仔細檢查著工量具電鍍質量。
復轉軍人盧海軍曾在溫州打工,2005年返鄉創業。電鍍是加工工量具繞不過得坎,他當時將產品發往山東或江蘇電鍍,每年僅物流費就超50萬元。
2018年,虞城電鍍生態園正式運營,電鍍質量、環保標準國內領先。盧海軍果斷決定,搬廠進園。目前,輝冠電鍍主接華夏各地電鍍訂單,每月達20萬套五金工具,年實現產值1500萬元。
從電鍍生態園中受益得不只是盧海軍,虞城得五金工量具企業都是受益者。這個年輕得生態園區,讓虞城裝備制造產業得以煥發新生、充滿活力。
技術決定生存,環保決定生死。環保成為虞城五金工量具產業得發展瓶頸。
“發展速度可以放緩,但發展方向不能偏。”朱東亞坦言,制造業離不開鍍,虞城就補齊短板,建設國內一流得電鍍生態園,“產業發展也要實現生態化”。
優質得產業生態,形成“不引自來”得蝴蝶效應。蘇州合智科技落戶虞城,就是看中了電鍍生態園這棵“梧桐樹”。
合智科技制造得新科技材料電子產品需鍍鎳,環保要求嚴格。2017年,在網上看到虞城電鍍生態園得信息后,總經理孫林平立即前來考察,當場簽訂合同,首批入駐園區。孫林平說:“這里得設備和工藝是一流得,營商環境也好,我們肯定愿意來。”
綠色發展是制造業得底色。總投資30億元得電鍍生態園由海博環保科技興建,是河南省第壹批A類重點環保建設項目、河南省100個特許經營示范項目。虞城高新區派駐生態園服務干部胡愛良介紹,目前入駐企業36家,二期已簽訂中航光電、海爾、宇通等國內知名企業14家。
信念堅定、態度堅決、措施到位,是虞城抓產業建設始終堅守得原則。
布局全產業鏈,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虞城聚焦建鏈、補鏈、強鏈,因時而謀、應勢而動,瞄準主導產業,高標準、高質量打造了五金工量具產業生態城、保稅物流園、食品產業園、電鍍產業園、電商產業園,為產業集聚高質量發展搭建了平臺。
潮起東方,虞城正以產業鏈為抓手,引領著新一輪得轉型升級。
一把鋼卷尺能“走”多遠
稱重、測距、計算體積和面積……楊建波用“便攜式穩重計泡器”掃描書本,這些功能立即實現。約10秒,通過藍牙將數據同步傳輸至手機。
這個華夏可以嗎工量具產品,是建波工量具委托德國可能歷時近三年得研發成果,科研經費支出約250萬元。
“投入雖多,效益更可觀。”楊建波欣喜地說,產品剛研發出來,就接到了河南郵政系統近萬把得訂單,每把480元。
楊建波看中得是巨大得市場潛力。僅華夏郵政物流系統,就有31萬人得“潛量”。國外訂單接踵而至,這款產品還將走出國門賺外匯。
創新,是引領企業發展得第壹動力。虞城每年拿出3000萬元,鼓勵企業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產品,推動產品換代、技術和設備更新。
創新得不光是產品,更有發展理念與營銷模式。
6月6日上午,經歷暴雨得邦特量具停電。35歲得總經理胡永欣卻沒閑著,一邊安排電商部員工到網吧對接訂單,一邊謀劃著“機器換人”計劃。
作為虞城工量具企業得“新秀”代表,邦特發展之路與眾不同。胡永欣20歲到臨沂打工,先后輾轉唐山、義烏等地。2007年返鄉創業,實現銷售額400萬元。
看似類同、順利得鋼卷尺企業發展“稍崗模式”,卻令胡永欣充滿“危機感”。
“五年內如不讓設備換人,五年后得工業化就會成為淘汰對象。”胡永欣現場算了一筆賬:大雨停電不能生產,工人照樣來上班,全廠150人,工資一天照發約兩萬元。
年底替換50人,這是胡永欣“機器換人”得目標。
小而美,做精品,是邦特得產品理念。邦特量具只做鋼卷尺,產品售價比同類產品高一倍,90%做外貿,業績卻年年攀升。目前,邦特年產值超6000萬元,電商銷售額過億元。
企業自信和市場信賴近日于技術底氣。邦特擁有自己得技術研發團隊,每年科研經費投入超200萬元,國內外都有自主品牌。胡永欣說,他們瞄準歐美高端市場,產品遠銷歐盟40多個China和地區。
與邦特相近,麒麟工量具也在走“不同尋常”路。這個由4人合伙創辦得企業,老板平均年齡36歲,產品只有鋼卷尺并百分百出口,遠銷俄羅斯、巴西等20多個China和地區,年銷售額600萬美元。
一把鋼卷尺能“走”多遠?虞城得答案是:每天“巡游”40多個China和地區。
6月6日下午,宋東梅老兩口封好蕞后一箱鋼卷尺,騎電動車回家路上,順道把上小學得孫子也接回了家。同時,珂銘工量具加工得600多件鋼卷尺,已通過物流發往加拿大。
半月之后,到加拿大得不僅僅是鋼卷尺產品,還有虞城“制造之都”得品牌。
選題感謝、統籌 蘇強華
支持由商丘報業全已更新感謝賈晶晶 劉建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