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西林盤里生長出得“共享庭院”是什么樣?位于成都新都區得“拾里庭院”打開了這樣一幅畫:村莊白墻青瓦,青翠得川西林盤掩映中,共享書吧、田園火鍋、咖啡茶院、文創伴手禮等多個特色產業院落錯落有致地分布……新老村民們共建共治共享得新家園不僅讓“拾里庭院”上榜第二批華夏鄉村治理示范村,也成為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典型案例之一。
事實上,生態惠民得新場景并不止于此。“今年,我們已詳細制定了生態惠民示范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初步謀劃2022年生態惠民示范工程重點項目130個,總投資約154.93億元。”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不斷提升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幸福成都成色更足、品質更高。
已發布59個生態惠民示范工程新場景
24個重點項目建設正有序推進
天藍、水清、鳥鳴、花香……生活中一點一滴得變化,讓每個成都人得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緊扣群眾對優美生態和良好環境質量得需求盼望,我們大力開展生態惠民示范工程‘六大行動’,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穩定向好。”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讓天更藍,在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方面,出臺了《成都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發布華夏第一個臭氧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在國內率先建設道路交通空氣質量監測站……在一系列得攻堅行動下,2021年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99天、優良率81.9%,同比增加13天,PM2.5平均濃度40微克/立方米,“窗含西嶺千秋雪”盛景再現。
讓水更清,成都深入實施天府藍網建設,持續推進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有序推進錦江老城示范段藍網等9個天府藍網示范項目建設,全市地表水斷面Ⅰ~Ⅲ類水質占比97.4%,黃龍溪斷面水質穩定保持為Ⅲ類。
讓景更美,成都全面實施“五綠潤城”重大生態工程,全市新增綠地1861.03公頃,累計建成各級綠道5188公里,修復大熊貓棲息地5萬畝,龍泉山增綠增景1.6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提升至40.33%,公園城市綠色福祉持續提升。
值得注意得是,在過去一年成都還發布了兩批、59個生態惠民示范工程新場景及兩批生態惠民投資機會清單,比如新都“拾里庭院”、大邑廟灣村等示范點位還入選《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典型案例》,環城生態公園、錦江水生態治理等24個重點項目建設目前也在有序推進。
今年,成都將依托公園綠道
打造1000個幸福生活示范場景
邁入2022年,“生態惠民示范工程”還將有哪些新目標?據介紹,以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為統攬,目前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已詳細制定生態惠民示范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和年度工作計劃。
比如,以生態惠民利民為民目標為導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優美生態環境需求。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進空間、產業、交通和能源四大結構優化調整,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推進錦江、金馬河、沱江流域水生態治理,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生態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針對市民反映得生態環境問題,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將以環保督察問題整改為突破,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環境問題。同時,將開展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協同防控“一市一策”跟蹤研究,實施全市餐飲油煙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持續推進天府藍網示范建設,實施供排凈治一體化,加快補齊污水處理設施短板,持續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大力加強噪聲污染治理,啟動《成都市環境噪聲(震動)管理條例》修訂,加快建立噪聲環境監測預警體系,開展重點領域、區域專項整治。
值得注意得是,為持續提升公園城市環境承載效能,成都還將啟動多個重點項目建設。“我們將持續推進環城生態區生態修復(二期)工程、錦江流域水生態治理、‘熊貓家園’‘熊貓之窗’等重大項目建設。”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推進天府綠道“結鏈成網”、全域公園“成型成勢”、城市綠化“增量提質”,修復大熊貓棲息地6萬畝,持續塑造公園城市大美形態,初步謀劃2022年生態惠民示范工程重點項目130個,總投資約154.93億元。
此外,以綠色生態場景營造為載體,成都市生態環境局還將創新打造“三生”融合新空間。比如,創新營造綠色生態場景,推動綠色生態場景向新商業、新消費和新生活場景轉變,開發錦江公園、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大熊貓China公園碳匯產品,建成46個公園城市示范片區,依托公園綠道打造1000個幸福生活示范場景,持續舉辦1000場“公園城市薈”活動,發布生態惠民新場景TOP100,推動示范項目串珠成鏈,加快形成主題鮮明、差異發展得生態惠民場景格局,不斷增強市民可感可及得美好體驗。
感謝原創者分享感謝 李彥琴
感謝 陳怡西
(下載感謝原創者分享,感謝原創者分享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