楝子樹(外一篇)
文/王義尚
我家住在村東頭,門前有棵楝子樹。
那還是刮“共產風”得時候,老支書在村頭得十字路口栽下這棵樹,距今已有三十多年。三十多年得風風雨雨,方圓十多米得地面被它得枝條遮蓋,三米多高得身軀能讓人雙臂合圍,歲月得刀筆在它得身上刻下大大小小得裂痕。
它一生凝結了一個字就是“苦”。一提到苦,人們自然會想到黃連以及那過去食用得苦苦菜……它得根能賽過黃連,每逢春天,它得花雖能散發出襲人得香氣,但結出得果還是苦得。 因它結得都是苦果,又對街心,有人又說它是不祥之物,也有人說它有“戀子”之寓……對此,我是不予理會,但那往日所發生得一切,我對它得存在又沒有多少好感。
在我四歲剛記事時,貧窮和饑餓就奪去了祖父和父親年輕得生命,生活得艱難,使我在幼小得心靈里烙上了人生五味得第壹個字:“苦”。升高中時偏又趕上那動亂得年代靠推薦,盡管我品學兼優,還是沒被推薦上,我痛恨那場“浩劫”,也對這棵楝子樹產生了厭惡之情,曾在它身上刻過一刀。
后來,我參了軍,由于多種原因,一個個提干轉志愿兵得機遇又都擦肩而過,七年后又退伍回到楝子樹下。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人們得生活有了改善,我也常思“好夢圓圓”,但這些年我又是個“無神論者”,盡管使出渾身解數,始終都沒能(仕途)修成“正果”。
有次,一伙人拿著鐵锨、鋸子等工具,吵吵嚷嚷地要毀掉此樹,老支書上前緊緊摟住此樹吼道:“它就是咱村得一本書,誰想毀了它,除非我死了!”盡管人們存有各種異議,老支書已去世十年有余,也就沒人再提出動這棵楝子樹了。
后來,在日常生活中,我漸漸發覺人們每逢做家具都要用些楝子木。因它品質好,不易變形,做出得家具既牢固,又美觀,甚至搞建筑蓋房子也都能派上用場。我心中不由又生出一股對它得崇敬:只要一走近這棵楝子樹,都要立住腳步,注視它幾眼,似乎覺得它濃綠色得葉片像剪紙那么美,那么雅致,襲人得花香雖不及桃李得濃烈,但它依然能給人們帶來春得信息。尤其是那一嘟嚕一嘟嚕得果實,由翡翠變為金黃,猶如“金豆子”掛滿樹枝,好似一團團、一簇簇得珍珠懸于空中,煞是惹人喜愛……
噢,原來那一身得苦,卻全是為了孕育終身不屈得品質!正因為苦,它才不屈服于自然界得風霜雨雪,不停地向上進取,直至成熟成材。雖說它并不那么高大,但仍一樣有其生存得價值,我悔疚當初不該對它有那種厭惡,以致產生那么多得不理解……
(發表于1996.1.13《菏澤5分鐘前》、1996.10.18《曹州晚報》、1997.3.5《民兵生活報》等10余家報刊、電臺,2000.1.31被華夏當代作家代表作陳列館收藏、2004.7刊載《作家與讀者》)
【感謝分享簡介】:王義尚(筆名冬蟲夏草),自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已發表作品3000余件。作品散見于《菏澤5分鐘前》《時代文學》《北極光》《文學縱橫》《參花》《東方典藏.金榜名篇——四十年文創成果精品選粹》《新世紀大愛文學.作品精選》《華夏鄉村詩選編》等報刊、雜志、書籍與文學網站近百家,獲各級榮譽獎勵80余次。作品多次入選《齊魯文學作品年展》。系山東省作協會員、山東散文學會、菏澤市作協、華夏作家網會員,華夏詩歌網藍V詩人等,江山文學網簽約作家,定陶區作協理事。
感謝:馬學民
壹點號青未了菏澤創作基地
找感謝、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感謝閱讀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已更新感謝在線等你來感謝原創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