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早晨7點,快遞員展華東已經帶著6名同事在距離北京市中心40公里的倉庫內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卸貨,分揀,裝車……沉睡了一晚的倉庫因為快遞員們的忙碌變得熱鬧起來。8點半,展華東戴好手套,騎上載滿包裹的三輪電瓶車,開啟了一天的送快遞之路。
展華東來自河南周口農村,1990年5月4日出生的他干快遞已將近6年。從2016年起,展華東在北京大興區承包了長子營鎮的快遞業務,負責派取42個村的包裹。隨著業務量的上漲,一人忙活不過來的展華東開始組建團隊。現在,他的團隊共有7名快遞員,5人負責送件,2人實時取件。派取件數量由最開始的每日200件增至現在的每日1200余件。
“一天工作時間可長哩。”展華東一邊騎車在各村口往來,一邊向記者講述他一天的工作流程。“7點到倉庫分揀,8點半出發送快遞,第一批大概有200件。送完后,下午2點半回倉庫取第二批到的快遞,繼續送給客戶。送完快遞再上門取件,直到晚上把收上來的包裹整理裝車送回倉庫,一天的工作才結束。”
到達村口后,展華東整理出包裹,等待前來取件的客戶。一刻鐘的等待,展華東不停地搓手、哈氣、跺腳。“腳底貼了暖寶寶,還是抵御不了零下6℃的寒冷。”他呢喃道。
展華東告訴記者,客戶能在最快時間內自己把快遞取走是最讓他開心的事。他最怕對方不接電話或手機停機,耽誤送件。“有時我等了半個小時還是聯系不上,只能先前往下一個村送件,結果我剛在下一個村送著呢,上一個村的顧客打電話來了,但是你一回來,后邊的送件又給耽誤了。”
下午4點左右,隨著快遞逐一送到客戶手中,快遞車的體重輕了下來。但展華東的手機震動聲卻未間斷。“您有新的公司派單,請及時取件。”App里客服清脆的聲音與“您有3筆訂單即將超時”的提示音此起彼伏,蓋過了耳邊呼呼的風聲。
“聽到這個超時聲我就心慌。”展華東告訴記者,上門取件有時間限制,如果在顧客下單后兩小時內沒有取走寄件,公司就會扣錢,訂單超時一次扣100元。
“干我們這行,不僅身體得好,還得會用手機,會用電腦,會溝通,會開車,受得了氣也受得了罵,最重要的是,心態要好。”入行6年,展華東總結出一些經驗和心得。在他看來,你改變不了客戶,只能改變自己的心態,“不要計較太多”。
在長子營鎮送快遞的這幾年里,展華東遭遇過客戶的無理投訴,自掏腰包賠過1200元,也邂逅過取件時顧客把自家種的水果送給自己吃的暖。“痛并快樂著嘛!我們都是勤勞的小蜜蜂。”展華東自我寬慰道。
樂觀的心態加上細致的服務,展華東很快干出了業績。2019年他兩次被中通快遞評為“五星快遞員”,年底被評為“優秀快遞員”。“公司獎勵了我兩套冬季工服,200元一套呢!”談到自己的成績,他滿眼自豪。
但談及家庭,展華東神情立即黯淡了下來。每天晚上回到家,3歲女兒已睡下,第二天早晨5點多起床時,女兒又還未醒。“有時想抱抱她,孩子跟我不親,不讓我抱,只找媽媽抱。”面對妻兒,展華東充滿愧疚,“感覺家人跟著我也挺不容易,老婆每天晚上等我到9點多,才一起吃晚飯。”
踏入而立之年的展華東知道,年齡越大,肩上的擔子越重。“‘三十而立’,立的是責任。對父母我有贍養的責任,對妻兒,我有責任賺更多的錢,讓他們住進更穩定的住所,過上可以正常吃飯的生活。”
“以前是能掙到錢就行,現在我想的是怎么能擴大業務規模,怎么掙更多。”展華東告訴記者,“慢慢脫離一線,逐漸成為管理者,把業務做得更大,把市場做得更好,這是進入30歲這年要干的事情。”
肖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