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近日,“新安幫幫團”感謝接到本站合肥頻道用戶張老先生求助,上個世紀60年代,他曾在合肥工業大學讀書,畢業后大家各奔東西,久而久之和不少大學好友“失聯”。如今已經80歲高齡得他,一直有個心結亟待解開:“當年和好多同學就像親人一樣相處,畢業后也一直在尋找老同學齊松齡,但苦于沒有線索,希望能夠在晚年找到老同學,大家好好聚一聚。”連日來,“新安幫幫團”感謝多次輾轉,蕞終聯系到齊松齡得弟弟。
舊友情深,老同學尋找多年無果
張老先生告訴“新安幫幫團”感謝,他于1960年上大學,就讀于合肥工業大學電機工程系工業企業電氣化自動化可以65-2班。當年他與同班得一位同學齊松齡是非常要好得朋友,1965年大學畢業后,張老先生被分配到成都石油部四川設計院,而他得同學齊松齡則被分配到重慶煤炭設計研究院。
“剛畢業那幾年,我們之間還有聯絡。大約在1968年,齊松齡曾回過合肥,當時我在成都工作,我愛人在合肥工作,她們兩個人見了面,還合影留念了。”張老先生拿出了當年得老照片,雖然時隔多年,但照片依然十分清晰完整,可以看出保存得非常仔細。“在那之后不久,齊松齡又寄過來一張照片,是她得兒子出生83天時拍得照片,這是她在照片后面寫得。后來沒過多久,我們就聯系不上了。”回憶起往事,張老先生十分感慨,“從前我們關系特別好,現在年紀大了,越來越想找到她。”
張老先生告訴“新安幫幫團”感謝,齊松齡女士得愛人也是他們得大學同學,名叫司開華,由于畢業后被分配到保密單位,他們之間得聯絡也就非常少。此外,當年還有一位女同學畢業后分配到了西安,后來也逐漸失去了聯絡。
照片拍攝于1963年,一排左五為齊松齡
輾轉尋找,卻得知斯人已去
據張老先生說,他曾經聯系過重慶煤炭設計研究院,遺憾得是,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他,該單位沒有名叫齊松齡得人。
在工作單位尋找無果后,感謝決定從齊松齡女士得老家入手。于是聯系到合肥工業大學相關工作人員。蕞終在其幫助下,從合工大檔案館查到了當年得學生注冊卡,上面有老人當初入學注冊得家庭住址。其中,齊松齡登記得家庭住址為:河南省濟源縣思禮公社石牛大隊;司開華登記得家庭住址為:安徽省全椒縣管壩公社馬塘大隊小江村。對照學生注冊卡上得地址,感謝在網上搜索后發現,當年得濟源縣如今已成為濟源市,濟源市下有一個思禮鎮,推測就是當年得思禮公社,而思禮鎮下得石牛村則可能是當年得石牛大隊。
1月17日,感謝聯系上思禮鎮鎮政府,詢問得到石牛村村支書得手機號碼。石牛村村支書接通電話后,表示不記得村里曾有名為齊松齡得老人,隨后他又幫忙詢問了村里齊姓得老人,終于找到了齊松齡得家人。“我們村里確實有這樣一位老人家,不過她七八年前就去世了,我把她弟弟得電話給你吧。”
震驚之余,“新安幫幫團”感謝再次與齊松齡得弟弟齊和祥通上電話。齊和祥說,姐姐齊松齡當年確實在重慶煤炭設計研究院工作過,但是大約在1976年就離開了,之后去了姐夫司開華所在得工作單位工作。“我姐姐上大學得時候,我去看過她,我記得當時她得確有一位姓張得同學。”說起舊事,齊和祥言語中透露出一些遺憾,“我姐姐在2014年就過世了,姐夫也早在姐姐走之前就離世了,我記得她在去世前兩年還去過西安,就是為了看望當年得老同學。”
幾十年得尋找,終于有了結局,張老先生沒有料到,50多年后,二人會以這樣一種方式“重逢”。“聽到你告訴我司開華、齊松齡同學去世得消息,我心頭一顫,找得太遲了,遺憾!今天也算是了卻了我得心愿。活著得人,要好好地珍惜。”在感謝告知張老先生齊松齡已經離世得消息時,他這樣說道。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見習感謝 吳悅 鄭玲 感謝 呂歡歡
有困難上本站合肥頻道找【頭條幫忙】反饋,新安晚報、安徽網感謝會第壹時間跟進解決。
【感謝聲明】感謝首次在【本站】,著作權歸【新安晚報】所有。本站已獲得信息網絡傳播唯一授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