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遼寧新聞1月8日電(沈殿成)康平隸屬遼金故地、蒙邊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遼文化與中原文化在這里交融,紅山文化、農耕文化、漁獵文化、游牧文化在這里匯織,滿、蒙、漢等民族文化在這里共生,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留下了遼代千年古塔、祺州古城、張家窯遼墓群等歷史遺跡,留下了剪紙、皮影戲等民俗文化傳承,造就了康平人民熱情好客、勤勞樸實、不畏艱難、自強不息的寶貴品格。
據沈陽市政府新聞辦1月8日“喜迎新春 服務民生”系列新聞發布會消息,為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豐富群眾節日精神文化生活,康平將舉辦“喜迎新春·服務民生”系列活動,活動從2019年12月28日到2020年2月中旬,在這40多天的時間里將有8場活動全程貫穿,包括第八屆沈陽臥龍湖大遼文化冬捕節、“我的中國夢”系列文化展演、“慶豐收”農民秧歌匯扭等活動,可以說亮點眾多,異彩紛呈。
此外,本次系列活動還有4大亮點值得期待。
結合康平地區的考古發現和對遼金歷史文化的深度挖掘,以“魚躍龍湖·盛世康平”為主題的第八屆大遼文化冬捕節將于2020年1月11日盛大開幕。在冬捕節活動當天烹飪大師劉敬賢、書法大師李仲元、民俗大師齊守成、考古學家馮永謙、著名音樂家胡宏偉五位大師齊聚龍湖,用特色文創作品詮釋冬捕;中國黃金、康師傅、雪花啤酒、多嘴餐飲四大名企聯手打造龍湖網紅街,讓網紅元素引爆冬捕;實景打造木葉雪山、祈福塔、大遼文化背景的主題冰雕,再現大遼盛世壯觀景象。
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非遺保護工作,著力推動非遺保護與產業發展,走出保護與開發良性互動的新路子。2019年12月20日至2020年2月在康平文化館設置榫卯、蒲編和草編等非遺項目展出;2019年12月29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將在商場、軍營、敬老院等場所設置非遺剪紙作品,現場為全縣百姓送上非遺剪紙作品,讓全縣人民感受非遺文化的內涵,讓非遺文化真正走入百姓的生活。
2019年12月29日至2019年12月31日,組織“文化暖心輕騎兵”服務小分隊深入基層,以文藝演出的形式走訪全縣中心敬老院,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真正讓老人們老有所樂、喜迎新年。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時代新風,2019年12月26日至2月中旬,組織縣楹聯家協會和美術家協會征集優秀的楹聯作品,同時,面向社會征集美術優秀作品,同美術培訓班學員作品在康平文化館一同展出,讓群眾在工作之余感受康平的文化氣息,彰顯康平人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組織各鄉鎮秧歌團隊于2020年2月4日在本鄉鎮所在地文化廣場開展演出,讓廣大百姓在兩節期間體會濃濃的年味。2020年2月7日,聯合縣戲曲家協會,在縣融媒體中心二樓多功能廳為全縣人民獻上一場戲曲的文化大餐,通過晚會展現戲曲的博大精深,讓全縣人民感受戲曲文化盛宴的獨特魅力,使戲曲更加貼近百姓生活。
編輯:陸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