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被“意識操控機器”驚呆之后,我們談一談它的商業前景
技術上的酷炫和商業前景沒有必然的聯系,缺乏現實支撐的技術概念往往是商業陷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劉興亮
人類對于人機交互的探索從未停步。從鍵盤到鼠標到觸摸屏,無不是接觸式的。還有一些是非接觸式的,比如手勢控制;甚至發展到如今的意念控制,或者說是眼神控制,更進一步解放了雙手。
“腦機技術”被認可,未來發展前途無量?
從技術和理念上來看,無疑是不斷進步的。科技發展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能夠讓人獲得自由。
正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2020國際消費電子展上,一家初創公司NextMind的設備獲得了兩項大獎:“VR/AR最佳創新獎”和“可穿戴技術獎”。
NextMind帶來的設備其實是個實時腦機設備開發套件。它可以通過眼睛來讓意念操控設備。和VR/AR配合,可以玩游戲,比如控制持槍射擊之類的動作。技術能夠獲獎,證明了它的優秀。
這類設備,本質上是一個腦機接口。它通過8個電極放在后腦勺部位靠近視覺皮層的地方。這8個電極接收到視覺皮層表達的“意念”信號,然后將信息轉換為指令傳達給被控設備,進而實現設備的動作。事實上,市場上已經有了類似的無人機。
聯想到最近的美伊事件,我頓時不敢想象未來戰爭的場面:如果它的控制真的很精確,那么就完全可以不用手只需要通過雙眼就可以控制無人機,看到哪兒就打到哪兒。細思極恐。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腦機交互”技術有多強??
所以,類似NextMind的設備,其技術價值是存在的。只是,科技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商業、倫理等的約束。比如去年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還有更早的克隆羊,都遭遇了道德困境。更早的摩托羅拉的銥星計劃,則因為商業上的失敗而失利。
先進的技術離不開大規模的應用,大規模的應用則一方面依賴于自身對于消費者的使用價值,另一方面依賴于對產業資本的投資價值。
從NextMind談到的應用場景來看,是容易看得見的一種場景就是VR/AR。游戲是很多人的剛需,VR/AR又具有良好的體驗,看起來不錯。據說這項技術運用到自動駕駛,可以將電極插到座椅上,不用方向盤不用手就可以對汽車進行控制。
技術很炫酷,但商業化道路勢必會險阻??
游戲控制、無人機控制、汽車控制、飛機危險預警、遙控器,如此種種,不僅是科技公司想到的腦機交互的各種應用場景,很多其他通過意念控制的腦機設備,也基本上都是這些路數。
這些看起來的確很酷,但如果從商業上更深入思考一下,會發現這條路會走得比較崎嶇。原因有三點:
左一點:他們作為非接觸式交互,其實在做交互替代的事情。交互方式的升級除了體驗,還離不開習慣、精確度、實時性。接觸式在精確度、實時性方面無疑是比較強大的。
高精確度和實時依賴于技術的成熟度。就拿意念控制汽車這件事來說,雖然腦電波直接通過電極去控制轉向,看起來不經過人的手,路徑更短,實時性更好,但是如果技術不成熟,精準度不夠,那是要出大問題的。
其次,這項技術雖然解放了雙手,但是手受大腦控制,大腦要控制汽車,就沒法去控制手了。習慣的力量是很強大的。改變人的駕駛習慣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再比如玩游戲,眼神控制的難點是聚焦,不同人的眼睛聚焦能力是不一樣的,聚焦到技術要求的范圍,不是每個人能做到的。如果這點不能保證,那么取代手控制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為關鍵的是,很多交互方式已經非常成熟了,取代之路可能會非常漫長。除非腦機交互的操作方式有著比較明顯的優勢,否則,已經習慣其他操作方式的使用者難以找到改變的理由。
右一點:腦機交互面臨著技術成熟度的問題。以NextMind為例,它需要機器事先學習的過程。機器學習需要大量的數據,如果不能大規模使用,就無法得到相應數據。反之,無大量數據訓練得到的模型技術,也會對大規模使用造成約束。這就陷入一個死鎖的困境。
即使是稍微成熟的腦機技術,其應用范圍也往往比較狹窄單一而且冷門。在多個場景使用時則面臨應用不足。應用對技術造成的巨大約束是短期內無法解決的。更不用說視覺皮層表達意念的精準度、腦電波檢測的精準度這些技術難題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腦機接口技術還處于萌芽期,難有大規模資本投入?
下一點:技術的發展無不經歷萌芽、發展、成熟和衰退的生命周期。從現在來看,腦機技術還處于萌芽階段。雖然狂人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初創公司Neuralink 在2019年7月16日高調宣布了一項在癱瘓患者體內植入電極的項目。但是,他也表明,該技術的最終目標是使癱瘓患者能夠用腦電波操作計算機或手機。
萌芽階段的特征是有新的發現、有新的進步,但是沒有大的規模、沒有大量的人力和資本的投入,AI便是如此。上世紀70年代,人工智能就成為了熱門。但是,直到今日,AI才看到曙光。腦機接口涉及到腦科學,人類對于人腦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此外,它還涉及到物理、控制、軟件、硬件等學科,其復雜度不是一般的高。
目前看到的,都是在局部或者單點實現了突破和應用,離大規模和系統的應用,還差得很遠。技術上的酷炫和商業前景沒有必然的聯系,缺乏現實支撐的過于超前的技術概念往往是商業陷阱。
所以,不難看出,腦機接口是否有商業前景,我的回答是有,但這是長期角度來看的。這個時間跨度可能比我們想象中的還會長很多。但是,商業的逐利特性決定了它的短期性,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企業強大到可以長期的無視成本和利潤呢?
□劉興亮(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
編輯:王霄? 李碧瑩(實習生)? ?校對:危卓
投稿、合作、聯系我們:futurecity@xjbsmart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