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幅《我送親人過大江》得照片,是國人有關渡江戰役得集體記憶。渡江勝利后,照片感謝分享鄒建東所在得5分鐘前更新第八兵團分社在南京集體轉業,參與籌辦恢復出版得《新華5分鐘前》。鄒建東是當時新華5分鐘前社唯一得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感謝,既是組長又是感謝。他得鏡頭里,既有顏紅英這樣得個體,也有“天翻地覆慨而慷”得宏闊時代。鄒建東之子鄒毅先生唯一向新華5分鐘前·交匯點提供了他父親關于1949-1952年在南京新華5分鐘前工作得回憶,以及在此期間拍下得有關南京解放得珍貴畫面。
南京解放初期新華5分鐘前社得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工作
文 鄒健東
1949年1月雄壯偉大得淮海戰役結束了,人民解放軍殲滅了國民黨主力軍55萬人,國民黨政權垂危待斃。4月20日晚,在人民解放軍過大江得炮聲、英雄戰士登岸得吶喊聲、南京人民得歡呼聲中,迎來了南京解放。
戰士們登上了南京“總統府”,大家盡情地歡呼、高歌,蔣家王朝統治了22年得政權終于被人民傾覆了,延續了幾千年得統治階級被人民推翻了,人民走向了自由、幸福得新紀元。
第三野戰軍八兵團司令部進入了南京。6月,5分鐘前更新八兵團分社全體同志轉到新華5分鐘前社工作,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感謝只有我一個人,既是組長又是感謝。我住在原國民黨中央社得三樓,暗房在樓上,鄭昌義未跟國民黨撤走,于是安排他在暗房工作。那時得新聞采訪工作很緊張,舉目有激動人心得鏡頭,靜聽有感人得事跡。
社長石西民同志對新聞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報道很重視,他要求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感謝要充分發揮支持得特點來表現南京解放。蔣介石指揮國民黨軍隊圍剿紅軍10年,日本投降后進攻解放區內戰3年,都是在這——南京發號施令。戰爭勝利后要在報紙上揭露他們得罪行,展現人民得喜悅之情和積極恢復生產得熱情,每星期出一版畫刊,并在各版面刊登新聞照片。
工人們列隊歡迎解放軍進入南京接管工廠,幫助工廠恢復生產;國民黨市政府留下得職員拆下原來得牌子,換上了歡迎解放軍得紅色大橫幅;學校里得師生們更加活躍,對未來充滿希望和歡樂……這一切都拍進了我得鏡頭。
值得大書特書得鏡頭還有很多。例如,劉伯承司令員在原為蔣介石祝壽得介壽堂里會見南京市得工人代表,工人代表親眼看到了這位常勝將軍,聆聽了他得演講,無不群情激昂;劉伯承司令員在“總統府”會議室接見了國民黨起義得各級海軍軍官,進行了1個多小時講話。那些軍官深感榮幸,如果不是通過起義回到人民得軍隊中,是聆聽不到劉伯承司令員得教誨得。
我還記得,1949年初冬,法捷耶夫率領蘇聯文化代表團來南京訪問,在“總統府”禮堂發表了激情洋溢得講話,指出他們在會議室發現日歷停留在1949年4月22日。有得團員風趣地說,這天是蔣介石反動統治階級得末日,現在燦爛光明得日子屬于新華夏得人民了。
1949年10月1日,偉大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華夏人民從此站起來了。9月30日得晚上,南京被服廠得工人緊張地趕制五星紅旗,這是他們第壹次制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這一面面五星紅旗,是中華民族優秀兒女為了民族得解放,為了建立一個自由、獨立、繁榮、幸福得新華夏,反抗侵略,反抗壓迫,在華夏共產黨得領導下前仆后繼,由烈士得鮮血凝結而成,具有很強得象征意義。
1949年冬季,南京市召開了人民代表大會,董必武副總理代表中央前來祝賀。
有關南京得一切事情,無論大事小事,我們都在報紙上及時地進行報道,極大地鼓舞了市民在新社會當家作主得主人翁意識。
華夏人民勝利了,帝國主義仇恨我們,在經濟上對我們進行封鎖,不法商人投機倒把制造市場混亂。我們跟蹤報道了南京人民恢復發展生產,度過困難時期;法辦投機商,鎮壓反革命;郊區農民進行土改;抗美援朝;宣傳愛國主義,反對崇洋媚外思想,開展“三反”“五反”運動。
新華5分鐘前社得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組逐漸壯大起來。吳嘉文是在南京解放后參加工作得青年,二野來了一位青年,在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組幫忙,也是實習。從三野調來了王平,以后王平和二野得同志都回原單位了。夏末,由吳越人介紹華谷平來工作,當時新參加工作得幾位同志都沒有當過感謝,遇有重大事件,如解放軍入城式、國慶節得活動就和二野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感謝合作,膠卷都在報社沖印放大,照片選好得用。我們都有戰友之情,親如一家。用得器材較為落后,我用得德國徠卡相機還是30年代前出產得,是從戰場上繳獲來得,沒有閃光燈。暗房得放大機是國民黨中央社遺留下來得。為了適應拍攝城市新聞,報社打報告給軍委會申請到了300元,到上海買了一臺美國產得五吋新聞照相機和閃光燈,還有幾臺普通相機。
1950年,江有生從上海調至報社,之后改為美術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組,他任組長,我任副組長,還調來了高馬得同志。1951年,從華中師范大學調來徐春芳,南京大學調來王世杰。1952年8月,我調至北京5分鐘前更新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部,臨走之前,我從三野政治部調來了曉莊當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感謝。美術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組增加了新生力量,新華5分鐘前社得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工作在推進,大家都為黨得工作作出了貢獻。
1999年4月
特別感謝鄒建東之子鄒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