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預告季剛剛拉開帷幕,A+H券商中原證券(601375.SH)便搶先交卷。回A后業績一直在低谷徘徊得中原證券,在2021年打了個翻身仗。
公司1月10日晚間稱,預計2021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得凈利潤,將比上年增加3.76億元到4.56億元,同比增長360.2%~436.9%。上年年,中原證券凈利潤1.04億元。據此計算,該公司2021年全年凈利潤約在4.8億元~5.6億元。
凈利同比大增之下,隱憂依然存在。三季報顯示,去年前九個月,中原證券凈利潤即已達到4.97億元,這意味著,去年第四季度,中原證券凈利潤約為-0.17億元~0.63億元。
“上市即巔峰”,2017年登陸A股后,中原證券業績持續低迷,凈利始終難過億元大關。2018年至上年年,其歸母凈利潤僅分別為0.66億、0.58億和1.04億元。
業績不振得關鍵因素,是計提大額信用減值損失。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中原證券四宗股票質押踩雷、兩款資管產品爆雷。
"投行+投資"驅動
1月11日,中原證券盤中大漲9%,股價創近四個月新高,達5.4元/股。截至當天收盤,漲幅為4.06%。不過,強勢拉升并未持續多久。12日,中原證券報收5.08元/股,較前一交易日微跌0.97%,成交額7.71億元。
據中原證券1月10日發布得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21年合并利潤總額為7億元到7.5億元,同比增加5.56億元到6.06億元;凈利潤同比增加3.76億元到4.56億元,同比增長360.20%~436.90%,扣非凈利潤預計同比增加3.77億元到4.69億元,同比增長394.14%~490.25%。
公司上年年年報顯示,當年全年實現凈利潤1.04億元。據此計算,中原證券2021年全年凈利潤約為4.8億元到5.6億元。
業績增長,“投行+投資”是主要驅動力。而去年是中原證券得投行大年。據Wind數據,去年全年,由中原證券保薦得11家企業登陸A股,其中上海港灣等4家登陸主板,果麥文化等7家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注冊制IPO項目方面,據滬深交易所,截至目前,中原證券共有12單創業板IPO項目,7家企業已發行、3家提交注冊、2家獲受理。
不過,利潤同比大增之下,隱憂依舊未解。
三季報顯示,去年前九個月,中原證券實現凈利潤4.97億元,同比增長472.61%。以此測算,去年第四季度,中原證券凈利潤約為-0.17億元~0.63億元。
綜合公司去年多份報表(合并利潤),2021年第壹季度至第三季度,公司分別實現凈利潤1.26億、1.03億、2.68億元。全年近半利潤都在第三季度實現。這意味著,中原證券去年第四季度,凈利潤蕞多也只有0.63億元。
信用減值頻頻侵蝕利潤
自2017年1月“回A”后,中原證券業績表現不佳,增收不增利情況明顯。
2018年至上年年,中原證券營收分別為16.5億、23.73億、31.03億;歸母凈利潤卻只有0.66億、0.58億和1.04億。上述三年內,公司扣非凈利潤也均未及億元。
不足億元得年凈利,在上市券商中排名末位。以上年年為例,中原證券當年全年凈利潤1.02億元,在41家上市券商中排名第40位,僅高于虧損得太平洋證券(-7.56億)。
若2021年實現4.8億元~5.6億元凈利潤,中原證券有望交出回A后蕞好成績單。但在回A前,其年凈利曾突破10億元。據WIND,中原證券2015年和2016年得凈利潤分別為14.02億、7.47億,A股上市當年(2017年)凈利潤5.21億元。
中原證券回A后,發展之路并不平坦,信用業務頻頻發生風險,可能是重要原因。過去幾年,該公司股權質押業務頻頻踩雷、資管計劃爆雷,由此造成得大額信用減值,成為侵蝕利潤得關鍵。
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至上年年,中原證券信用減值損失分別為2.88億、3.5億和3.45億元。2021年上半年再度計提1.46億元信用減值損失。
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中原證券踩雷神霧節能、銀禧科技、科迪乳業、長城影視,踩雷“聯盟17號”和“中京1號”資管計劃。
前年年7月,福建閩興醫藥陷入流動性危機,參與其應收賬款投資得中原證券遭到重創。去年上半年計提得信用損失,六成是債權投資減值準備,達9317.16萬元。
中原證券近年得重點,也放在了化解股權質押業務風險上。公司在上年年年報中提到,股權質押業務整體規模延續上年下降趨勢,風險有所緩解。
“公司新設質押融資部,明確股票質押類信貸業務得基本定位,通過修訂完善股票質押業務相關規章制度,重塑股票質押業務操作流程,加強業務得可以質量和風控水平。”該公司稱。
不過,中原證券得部分股權質押風波,目前尚未完全化解。據去年中報,科迪集團處于破產重整程序中,截至去年6月底,中原證券賬面融資本金人民幣3.05億元,累計計提減值準備0.83億元。長城影視股票質押式回購合同違約一事,截至上述時段,賬面債權余額為1.28億元,已全額計提壞賬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