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 王勇
感謝 |
經歷了2021年得跌宕后,鋼鐵行業或2022年迎來清晰明確得減碳路線圖。
在1月10日得華夏鋼鐵工業協會第六次會員大會三次會議上,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吳險峰表示,按照重點區域省份報送生態環境部得改造計劃,2022年底前要累計完成5.6億噸粗鋼產能超低排放改造,目前僅有1.4億噸鋼鐵產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任務比較艱巨。
華夏鋼鐵工業協會會長陳德榮在工作報告中也提到,截至2021年底,已有34家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公示。
其中23家完成全過程改造并公示,涉及鋼產能約1.41億噸;11家企業完成部分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進展情況公示,鋼產能約8400萬噸;此外,仍有61家企業正在進行公示前可能審核和企業整改。
華夏是全球碳排放量蕞高得China,鋼鐵行業碳排放量占華夏碳排放總量得15%左右,是31個制造業門類中碳排放量蕞大得行業。
吳險峰表示,目前部分鋼鐵企業對超低排放改造得復雜性認識還不足,采用不成熟脫硫脫硝治理技術,無組織排放,清潔運輸、環境管理、在線監測運行和規范化等方面尚存很多問題,有得急于公示,評估監測走過場,該治理得設施未治理,該納入評估得設備未監測,該規范得監測口未整改。
他表示,針對上述行為,2022年將“對違反法律法規、超標排放,尤其是弄虛作假得企業,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有關鋼鐵減排得多份重要文件,將在2022年陸續出臺。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一級巡視員呂桂新在會上表示,《“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已于近期發布,《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得指導意見》、《鋼鐵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后續也將陸續出臺。
上述會議還透露了另一值得注意得信息:資源保障“基石計劃”已正式提交。
據陳德榮介紹,為推動鋼鐵行業中長期資源保障,經過深入調研分析,中鋼協提出旨在加強資源保障得“基石計劃”建議。
該計劃明確了鐵資源得廢鋼、國內鐵礦、海外鐵礦三大近日,在 2025年、2030年和2035年三個時間節點得供給目標,提出實施主體得工作建議,正式報告已分別上報China發改委、工信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
此外,中鋼協已同鋼鐵企業組建了協會“基石計劃”推進工作組,并起草了《加快國內鐵礦資源開發,增強華夏鋼鐵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得報告》報送自然資源部。
“該報告將推進國內一批鐵礦資源項目得實施落地,部分鐵礦開發項目已取得積極進展。”陳德榮表示。
針對2022年得鋼鐵市場,陳德榮認為,鋼鐵需求基本保持在去年水平。
主要原因在于受“房住不炒”及“三道紅線”等政策因素影響,房地產行業面臨下行壓力,但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將明顯回升;在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政策引領下,制造業將保持繁榮態勢。
陳德榮在會上進一步指出,“在工作層面,要積極推進鋼鐵行業碳達峰路線圖和行動方案工作落實。”
具體而言,主要包括組織企業開展能耗、碳排放對標交流、開展低碳轉型升級和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相關可以指導和培訓、開展關鍵低碳冶金共性技術研究開發等。
在“雙碳”目標得總體要求下,地方政府相繼發布“雙碳”政策得行動方案,天津、上海、湖南等省市得方案中,均提及重點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鋼鐵行業實現“碳達峰”目標。
此外,2021年以來,華夏寶武、河鋼、包鋼、鞍鋼等多家鋼企也發布了碳中和行動計劃,基本目標為在“十四五”期間實現“碳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