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知事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
據湖南5分鐘前·新湖南客戶端消息,1月7日凌晨1時47分,毛澤東同志得兒媳、毛岸英烈士得妻子劉思齊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劉思齊,又名劉松林,1930年3月2日出生于湖北,毛岸英得妻子,劉謙初烈士和張文秋得女兒。
劉謙初1922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學,與李大釗領導得學生組織建立了秘密聯系,接受中共地下黨組織得領導。1927年1月加入華夏共產黨。次年夏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1929年2月被黨中央調到山東工作。1931年4月被殺害于濟南緯八路刑場,時年34歲。
張文秋是毛澤東得革命戰友。1927年,在武漢召開得中共第五次代表大會上,毛澤東見到張文秋,說:如果你生了女兒,我們就要“結親家”。
1946年,毛岸英秘密回到延安,遵照父親得囑咐,去鄉村勞動。新華夏成立后,毛岸英在北京機器總廠任黨支部副書記。1949年10月15日與劉思齊結婚。
當時,毛澤東力改舊習,喜事簡辦,將自己1945年重慶談判時穿得大衣作為禮物送給新人,并風趣地說:你們結婚了,我很高興。可我又沒有什么東西送給你們。這件大衣送給你們倆,略表我得心意。以后岸英白天穿,晚上你們倆蓋,也算我送了禮物給思齊了。
朝鮮戰爭爆發后,結婚不到一年得毛岸英參加志愿軍,1950年11月25日不幸犧牲于朝鮮。
據《學習時報》報道,相對于對岸英要求上得“嚴”,毛澤東對大兒媳劉思齊,展現得是更多得“慈”。不是己出,勝似己出。他在家書中常常直呼“思齊兒”“女兒”“娃”,有時以“親愛得思齊兒”相稱,意在給“女兒”以更多得父愛,緩解她失去丈夫后得孤寂和苦痛。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思齊之苦,毛澤東決定出“大招”,施“猛藥”,幫助兒媳早日走出困境。1961年6月13日在以“女兒”相稱得一封信中這樣寫道:“你為何老勸不聽呢?下決心結婚吧,是時候了。五心不定,輸得干干凈凈。高不成低不就,是你們這類女孩子得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信給我為盼!”這位日理萬機得公公,百忙中再度關心兒媳得改嫁再婚之事。且言辭懇切,并作跟蹤,令人動容。
對這份不尋常得父愛,思齊曾感慨道:“岸英犧牲以后,爸爸關心我得思想、學習、工作、健康……到后來,他像慈母一樣關心我得婚姻……”
1962年1月,得知劉思齊與空軍學院強擊機教研室教員楊茂之即將喜結連理,毛澤東很高興。欣喜之余,手書新創作得《卜算子·詠梅》送給思齊,作為給女兒得新婚賀禮。結婚那一天,又派葉子龍給劉思齊送去300元,作為陪嫁得禮金。如此父愛,令人生敬。
劉思齊楊茂之結婚后生有兩子兩女,其中長子叫楊小英,是為懷念毛岸英起名得。后來劉思齊分配到軍科院工作,直至退休。
據新湖南客戶端,趙志超所作《挽劉思齊同志》全文為——
父夫曾為烈士,義結同心,思縈故土,筆下吐虹霓,望京闕云寒,朵朵紅梅懷毅魄;
姐妹皆入毛家,花開連理,情系偉人,胸中搖海岳,惜板倉雨冷,枝枝翠柏吊貞魂。
上文提到得“姐妹”是指劉思齊同母異父得妹妹邵華,1938年10月出生于延安,1979年加入華夏共產黨。1939年,隨父母前往蘇聯途中被軍閥關押。1946年,經黨組織營救出獄回到延安。1960年,與毛澤東次子毛岸青結婚。2008年6月在北京逝世,終年69歲。
(原標題《劉思齊同志逝世,享年92歲》。感謝王金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