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的公路建設從零起步——
1953年1月1日,昆洛公路寧洱段建成通車,結束了“無路”歷史;
1978年3月,黎明公路建成,實現了鄉鄉通公路的目標;
1998年5月,普義鄉曼芽村通車,村村通公路也成為現實;
2003年12月,元磨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2008年4月,竹箐至普義的通鄉油路投入使用……
時間,記錄了歷史;大地,印刻著成績。
70年來,寧洱交通運輸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縣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交通出行越來越便捷、安全、高效。
綜合交通形成新格局
經過70年的發展,寧洱縣已基本形成干支銜接、布局合理、連接城鄉的公路交通網絡體系,網絡結構和通行條件明顯改善,通行能力不斷提高。截至目前,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4259.23公里。
2016年以來,寧洱縣還先后建成崖羊山庫區金山碼頭、把邊碼頭、糯扎渡庫區寧洱碼頭,共11個停靠點、124公里航道,并全面完善連接公路的設施,進一步提升了水路與公路交通的銜接能力。下一步,隨著S245線寧洱至江城公路(龍富公路)建設、安定至團結公路(文東至團結段)改造、寧景高速公路和寧洱竹山至會連公路等一大批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穩步推進,全縣將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環城快速干道為骨架,站場港口為節點的交通運輸網絡體系。
預計到2021年底,玉磨鐵路寧洱段將建成通車,屆時境內的鐵路里程將達52.68公里,從縣城到昆明預計僅需2.5個小時。
快速便捷的綜合交通網不僅將寧洱的秀美山川、特色民族文化等資源串聯起來,而且還帶動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并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排頭兵,為重新確立寧洱在昆曼國際大通道上交通樞紐地位和打造成為普洱地區交通副中心目標夯實了基礎。
民生交通書寫新答卷
交通是國民經濟的先行官,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先導性、基礎性設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
70年來,特別是“十三五”以來,寧洱縣致力于提升農村公路通行能力,累計實施村組道路硬化2856.12公里。
截至2019年底,全縣9個鄉(鎮)通鄉油路率達100%,85個行政村道路硬化率100%,1179個村民小組村組道路硬化率和組內道路硬化率分別為90.24% 、90.33%;建成客運站點11個,開通農村客運班線37條,9個鄉(鎮)100%通班車,89個建制村通客車87個,通客車率97.75%,極大地方便了居民出行。另外,轄區內有營運客車156輛、出租汽車103輛、公交運營車11 輛、旅游大巴1輛,公交營運線路6條,極大地滿足了群眾的乘車需求。
平安交通開創新局面
2007年以來,寧洱縣扎實推進公路分級管養體制改革,全面推行路長制,愛路護路管理辦法和鄉規民約制定率達100%。另外,逐步完善鄉(鎮)農村公路管理體制機制,9個鄉(鎮)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構設置率達100%,縣、鄉、村三級管養體系基本健全,公路養護逐步進入良性循環。
2019年,寧洱列養農村公路里程達1472公里,經常性養護率95.73%,列養橋梁109座;創建“四好農村路”32條共238.876公里。另外,農村公路大中修和日常養護有序開展,實施完成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788.498公里,有效提升了農村公路安全通行能力。( 謝兆艷)(本版圖片由寧洱縣委宣傳部提供)
老昆洛路寧洱段原通鄉公路原通鄉公路(水毀段)玉磨鐵路寧洱段 竹箐至縣城道路養護縣城龍潭路段 新昆洛路寧洱段 臭水收費站(來源:普洱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