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皝養殖得螃蟹 朱琳琰 攝
謝皝養殖得螃蟹 朱琳琰 攝
推薦湖州11月11日電(施紫楠 朱琳琰)“這箱發到金華,這幾箱打包發廣東……”11月得浙江湖州,天氣漸涼。“90后”小伙謝皝得蟹塘里卻是一片熱火朝天得勞動景象。
將一只只趴在沙塘上得螃蟹撿起丟進蟹籠,再按照大小等級分類,等待快遞上門后,謝皝便能將美味送到天南海北得餐桌上,“現在天冷了,不然還有客人自己來蟹塘挑蟹,吃農家菜。”
曬得黢黑得皮膚,一雙粗糲得雙手,來自浙江武義得謝皝是這片75畝水產基地得主人。雖然年紀輕,但說起水產養殖,謝皝可謂是一把好手,什么時候該下蟹苗,什么時候該補水草,介紹起來頭頭是道。
謝皝在蟹塘里 朱琳琰 攝
2013年,謝皝從浙江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可以畢業,先后到廣東肇慶和湖州德清得水產養殖公司就職,積累養殖經驗;2018年,他帶著啟動資金和創業伙伴來到華夏河蟹之鄉——長興縣洪橋鎮,開啟了創業之路。
有著可以得知識儲備和豐富得操作經驗,謝皝本以為能夠一帆風順。但在創業第壹年,他選擇得主要養殖產物河蝦,卻碰到了慘淡得市場環境,反倒是套養得河蟹銷售一空,蕞后不至于血本無歸。
第二年,吸取經驗得謝皝改變養殖比例,將河蟹作為養殖主體,并將河塘擴大至75畝,在周邊蟹農、可能得幫助下學習河蟹養殖技術。
作為華夏河蟹之鄉,近年來洪橋為了培大育強“長興漾蕩河蟹”品牌,增加農戶畝均收益,成立了專門得大閘蟹農合聯理事會,并以大閘蟹農合聯得“四大工作站”為平臺,定期邀請高校可能為河蟹養殖戶解讀發展思路。
同時,該鎮還與各高校簽訂了政產學研合作協議,讓大閘蟹借“智”發展。謝皝便是在大閘蟹農合聯得幫助下,開啟了“河蟹套養羅氏沼蝦”養殖模式。
“套養模式比起單一養殖,畝均可增收1500元至3000元,今年光賣蝦,銷售額就有25萬元。”謝皝介紹,依托洪橋鎮“長興漾蕩河蟹”China地理標志品牌,他得“謝大強”河蟹去年銷售額超200萬元,今年這個數字有望被刷新。
“收購商一聽是長興洪橋得螃蟹,再看一眼品質,基本上這單生意就成了。”依靠平臺帶動,謝皝在創業得第四年便將貸款全部還清,還在老家買了房子,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蟹塘里得螃蟹 朱琳琰 攝
今年,為了擴大品牌影響力,謝皝不僅在浙江義烏開設了線下實體店,還注冊了淘寶店鋪,開始更新自己得新已更新視頻號。
“我們得河蟹之前通過政府牽頭搭建得數字化銷售平臺,和長興鮮、盒馬鮮生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可以直接網上售賣,效益不錯。所以今年我準備加大電商投入,把自己得品牌借助平臺推廣出去。”謝皝說。
今年,謝皝得基地獲得了浙江省級健康養殖示范廠,這個榮譽讓他對基地得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接下來我打算對基地進行數字化改造升級,加一些機械投餌施藥裝備、水質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等智能生產設備,在養殖上‘解放’出來,花更多得時間開拓市場。”謝皝說,依托洪橋成熟得河蟹產業,眼下他這“蟹老板”當得越來越有滋味。(完)
近日:華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