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企資網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資頭條 » 產業 » 正文

        任澤平美伊危機的原因、影響及展望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1-09 10:40:52    瀏覽次數:71
        導讀

        美伊危機:原因、影響及展望澤平宏觀任澤平 文 恒大研究院 任澤平 羅志恒 賀晨 孫婉瑩華炎雪 馬家進 范城凱 梁穎美伊危機:原因、影響及展望來自澤平宏觀00:0010:12摘要美伊沖突并非偶然,由

        美伊危機:原因、影響及展望

        澤平宏觀任澤平

        文 恒大研究院 任澤平 羅志恒 賀晨 孫婉瑩華炎雪 馬家進 范城凱 梁穎

        美伊危機:原因、影響及展望來自澤平宏觀00:0010:12

        摘要

        美伊沖突并非偶然,由多年矛盾積累而成,近期因伊核問題、美國空襲斬首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而升級爆發,深層次原因是利益之爭,包括伊朗核問題、中東石油、兩伊關系、大國博弈、文明沖突等。美伊沖突的大背景是2018年起美國對伊朗的全面制裁,2019年12月27日,美國在伊拉克的一處軍事基地遭襲擊,導致1名美國商人死亡、4名美國軍人受傷,美國將矛頭直指伊朗,隨后刺殺蘇萊曼尼。1月8日,伊朗采取報復行動,向美軍駐扎在伊拉克的軍事基地發射導彈。1月9日,特朗普發表聲明,主要傳遞四點信息:伊朗襲擊對軍事基地的損失極小、沒有美軍傷亡;不允許伊朗獲得核武器;美國不需要中東的石油;不希望動用軍事力量應對美伊關系。

        當前美伊沖突主要有四大原因:第一是美國最重要盟友沙特與伊朗之間存在政治和教派沖突。伊斯蘭教內有諸多教派,其中遜尼派和什葉派是最大的兩個。遜尼派人數大約占90%,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國家以及土耳其、印度、馬來西亞等國;什葉派人數大約占10%,其中一半在伊朗,其余主要在伊拉克、巴林、阿塞拜疆等國。隨著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取得勝利,中東最大的什葉派政權伊朗和最大的遜尼派政權沙特之間重啟爭端,沙特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最重要的盟友,其與伊朗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第二伊朗是美國掌控石油、影響中東局勢的重要一環。美國插手中東事務,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所謂的“石油美元”。伊朗是OPEC第四大產油國,對國際石油市場有著重大影響力。伊朗位于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中東地區,扼守霍爾木茲海峽,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第三是伊朗核問題挑戰美國霸權和全球政治均勢。美國無法容忍反美的伊朗秘密開發核武器,而面對世界第一大國的威脅,伊朗渴望通過核武器尋求自保。第四是美伊兩國均有轉移國內矛盾的政治需求。特朗普面臨連任選舉的競爭壓力,且一直遭受民主黨彈劾等黨派攻擊,美伊沖突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提高選民支持率,轉移當前壓力,將內部矛盾轉移到外部。伊朗在遭受美國經濟制裁之后,國內經濟衰退,匯率貶值,物價飛漲,失業增加,民眾不滿情緒上升。伊朗執政者通過激發民族主義,將矛頭對準美國,有利于維護政權統治。

        美伊關系以1979年為分界點從親密轉向對峙,期間歷經兩伊戰爭、伊核談判等,70年恩怨,美伊關系錯綜復雜。1)1953-1979年為美伊關系親密期,1953年美國扶持小巴列維上臺,雙方利益捆綁實現雙贏。但是美伊親密關系并非民眾意愿,伊朗西化和親美過程中的社會矛盾最終導致巴列維王朝滅亡。巴列維政府稱伊朗要躍居“世界第五大國”,大建“面子工程”、擴充軍備,疊加腐敗問題嚴重,貧富懸殊加劇。與美貿易擴張,使美國廉價農產品進入伊朗,農民利益受損。另一方面,小巴列維依照美國的藍圖進行了教育和制度改革,激發民眾不滿。2)1977年伊朗爆發大規模民眾反國王運動,1979年小巴列維逃往美國,“伊斯蘭革命”領導者霍梅尼上臺,伊斯蘭共和國成立,美伊關系開始緊張,尤其是美國使館人員被扣為人質,雙方關系徹底惡化。3)1980-1988年兩伊戰爭期間,美國全力支持伊拉克,但也曾因希望平衡中東局勢而暗中支援伊朗,美伊緊張關系的根本局面不變。4)2002年伊朗核問題暴露后,美國對伊朗態度嚴厲,近期更是通過退出原協定進一步施壓伊朗,導致美伊矛盾升級。

        美伊沖突升級短期看將影響全球經濟、資本市場、中國經濟、中美關系和美國大選五大方面,長期來看若美伊沖突持續擴大升級,將進一步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帶來深遠影響。資本市場方面,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上升打壓市場風險偏好,短期內將推升黃金等避險資產上漲,黃金價格一度突破1600美元/盎司,創2013年來新高,但股票市場短期受到壓制,同時石油供給端可能受影響而抬升油價。但特朗普講話釋放和平信號后,預期有所修復。全球經濟方面,美伊沖突升級將部分抵消降息潮對經濟的托底作用,全球經濟暫時性弱企穩態勢或受拖累。中美關系方面,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有望改善,美國短期無暇他顧,對中美貿易談判利好,2001年911事件、2008年金融危機均延緩了美國對中國的戰略遏制,中國贏得了極大的發展機遇,當前中國應抓住機遇以二次入世的勇氣和決心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中國經濟方面,中國石油進口、企業投資在伊朗將受負面影響。伊朗是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國,伊朗為中國第三大原油供應國,占中國原油進口總額的6.3%,伊朗也是中國在西亞地區重要的海外投資目的國,在西亞地區僅次于阿聯酋和以色列。美伊沖突升級短期內推高國際石油價格并傳導至物價,長期影響則要看沖突是否持續升級。在沒有油價沖擊的條件下,預計2020年中國CPI同比保持高位約3.5%,前高后低。石油價格短期內脈沖式上升疊加豬周期,將部分推升CPI,但PPI仍負增長、總需求不足,仍需強化逆周期調節。若美伊沖突持續升級,則石油價格面臨長期上升壓力,類似19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疊加總需求不足,經濟或“滯脹”,貨幣政策陷入兩難。美國大選方面,美國民眾對美伊沖突看法兩極化,最新民調顯示特朗普支持率較空襲前下降0.6%,未來選情走向受制于美伊沖突走勢,若事態僵持或美國傷亡人數持續增加,將對美國大選和特朗普支持率產生重大負面影響;但若伊朗退讓使得美國快速取得勝利,則或將引發“聚旗”效應、提升其短期支持率。

        展望未來,美伊沖突將有三種走向:一是大事化小,兩國理性、克制談判并就兩國關系達成一致;二是長期來看打打停停,小型沖突持續不斷,但是并未走向全面戰爭,處于可控狀態;三是持續升級,俄羅斯等大國卷入,爆發激烈的代理人戰爭,甚至某種意義上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我們認為第一、二種情形概率較高,短期內以第一種為主,但也需警惕沖突劇烈升級至雙方同時對外轉移矛盾、互不克制的第三種情形。美國和伊朗雙方利益訴求決定全面升級并非上策。美國方面,特朗普面臨大選在即、民主黨和民眾對戰爭的反對意見,并不希望挑起持續的戰爭,而是將此次空襲限制在可控的范圍內,表明維護美國利益的姿態,除非戰爭升級后速戰速決,否則一旦陷入戰爭泥潭對特朗普不利。伊朗方面,長期制裁和封鎖導致經濟衰退,國內社會動蕩,且軍事實力遠低于美國,難以承受大規模戰爭。從當前雙方態度看,雙方對重新談判均保留余地。1月9日,特朗普發表聲明,不希望動用軍事力量應對美伊關系。1月5日,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穆薩維表示,伊朗無意與美國進行戰爭,在為蘇萊曼尼將軍報仇后,不拒絕與美國在“5+1”的框架下重新進行核談判。1月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當日表示對蘇萊曼尼的刺殺是為了阻止戰爭而不是挑起戰爭,同時表示美國并不尋求伊朗的政權更迭。

        風險提示:美伊沖突持續升級、國際油價持續大幅上升、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等

        正文

        1美伊沖突并非偶然,本次事件由伊核問題演變而來,因空襲斬首伊朗少將而爆發

        美伊沖突并非偶然,由多年矛盾積累而成,近期因伊核問題、美國空襲斬首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而升級爆發,深層次原因是利益之爭,包括伊朗核問題、中東石油、兩伊關系、大國博弈、文明沖突等。

        1.1 事件背景:美國與伊朗之間的緊張關系持續已久,伊核問題是主要爭議點

        聯合國介入伊核問題,2016年達成全面協議。2003年2月,伊朗宣布發現并提煉出鈾,其相關核計劃遭到美國“嚴重質疑”,伊核問題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此后國際原子能機構通過一系列決議阻止伊朗繼續進行鈾濃縮,但并未取得成效。2006年聯合國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美英法俄)與伊朗重要貿易伙伴德國開始就伊核問題與伊朗進行談判。經過長達數年的磋商,2015年7月,伊朗與六國達成全面協議簽署《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并于2016年1月生效。伊朗面臨的長達10年的制裁被取消。

        美國公開提出認為伊朗并未遵守伊核協議,美國宣布制裁伊朗。2017年10月特朗普就公開表示伊朗并沒有遵守伊核協議,盡管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定期評估顯示伊朗履行了相關義務。2018年1月特朗普宣布“最后一次”延長美國對伊朗和問題的制裁豁免期,將5月12日定為修改伊核協議的最后期限。這一最后通牒并沒有讓美國獲得滿意的收獲,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并表示將實施嚴厲制裁。2018年11月,美國重啟對伊朗制裁,但仍豁免七個國家(中國、印度、意大利、希臘、日本、韓國和土耳其)在180天內從伊朗進口石油,最終這一豁免于2019年5月結束。

        1.2 事件始末:從美國商人的身亡到伊朗少將的被殺

        自伊朗“人質”事件后,美伊關系長期處于冰點。本次美伊沖突最早發生在2019年12月27日,當時伊拉克基爾庫克市一處軍事基地遭火箭彈襲擊,導致1名美國集承包商死亡、4名美國軍人受傷,美國將矛頭指向伊拉克什葉派武裝“真主旅”以及伊朗,隨后美伊沖突迅速升級。

        2020年1月3日,美軍空襲伊拉克巴格達首都機場,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圣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和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人民動員組織”副指揮官阿布·邁赫迪·穆漢迪斯等人身亡。

        此后,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多次發聲,對美國采取“強硬報復”。2020年1月8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向美軍駐扎在伊拉克的阿薩德基地發射導彈。

        2020年1月9日,特朗普發表聲明,主要傳遞四點信息:1)對于伊朗襲擊,伊拉克軍事基地只受到極小的損失,沒有美軍傷亡;2)對于伊核問題,態度強硬,“伊朗必須放棄獲得核武器的野心,停止支持恐怖主義”;3)對于石油,特朗普表示美國不需要中東的石油,“需要達成一份新的協議允許伊朗走向繁榮”;4)對于美伊關系,特朗普表示不希望動用軍事力量,“美國準備好與所有尋求和平的人擁抱和平”。講話結束后,美國三大股指短線拉升。

        1.3 事件分析:美伊沖突的深層次背景是利益之爭,雙方復仇均“師出有名”

        蘇萊曼尼是伊朗聲望僅次于最高領袖的人物,被稱為“間諜之王”。伊朗是伊斯蘭教的政教合一國家,神權統治高于一切,所以國家最高領袖并非總統,而是代表伊斯蘭教數千萬教徒的精神領袖。當前的伊朗最高領袖是哈梅內伊,第二位的領袖本應是總統哈桑·魯哈尼,但本次事件的主角蘇萊曼尼出色的軍事和外交能力更受民眾愛戴。據《華爾街日報》,美國馬里蘭大學曾進行一項民調,結果顯示對蘇萊曼尼持“非常喜歡”態度的伊朗民眾高達64.7%,遠超過總統魯哈尼的23.5%。他曾任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圣城旅”旅長,獲少將軍銜(伊朗最高軍銜),2014年8月卸任旅長,但仍被公認為伊朗革命衛隊的影子統帥。美國刺殺蘇萊曼尼的直接原因是認為其是襲擊美軍的主謀。作為軍事核心人物,蘇萊曼尼對美國的威脅主要來自于軍事和間諜行動,美國曾發布國防部聲明認為蘇萊曼尼是此前襲擊伊拉克境內美軍的幕后主使。

        但美伊沖突并非偶然,其背后反映的是利益之爭。本次美伊沖突的直接起源是美國平民和軍人在美軍伊拉克軍事基地受到襲擊身亡,但是往更深處看,伊朗針對美方的行動來自于雙方在過去幾年內摩擦不斷的伊核問題。但伊核問題美方和伊朗各執一詞,歸根結底是雙方的利益之爭,包括伊朗核問題、中東石油、兩伊關系等。雙方的復仇行動均“師出有名”,短期內來往相爭不可避免。蘇萊曼尼之死不僅對伊朗的軍事和間諜力量是一種沉重打擊,更是對民眾信仰的重大沖擊。伊朗政府必須對此采取行動,因此1月8日對美軍在伊拉克軍事基地進行襲擊。而美國作為世界上軍事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不能容忍這種光明正大的挑釁,因此美國也將對此采取反制措施。

        2美伊70年恩怨情仇史

        美伊關系以1979年為分界點從親密轉向對峙,期間歷經兩伊戰爭、伊核談判等,70年恩怨情仇,美伊關系錯綜復雜。

        2.1 美伊之間的歷史糾葛

        2.1.1 美伊甜蜜時期:巴列維王朝(1953-1979)

        巴列維王朝時期,美伊關系親密,雙方利益捆綁實現雙贏。1953年美國扶持小巴列維上臺,伊朗選擇與蘇聯敵對,冷落英國,親近美國。伊朗不滿蘇聯支持阿塞拜疆、庫爾德等伊朗敵對國,因此疏遠蘇聯。同時,伊朗政府實施石油企業國有化,把原本被英國控制的石油公司收為國有,引發英國不滿。美國為對抗蘇聯,并獲取伊朗的石油資源和地緣優勢,大力扶持小巴列維王朝。美伊甜蜜時期雙方實現了共贏。例如,伊朗通過復制美國的產業政策,實現了經濟騰飛,1968-1978年間伊朗經濟年均增速達16%-17%,國民收入增加超過十倍。美國通過邀請伊朗加入中央條約組織,增強了反蘇軍事實力。

        然而,美伊親密關系并非民眾意愿,伊朗西化過程中的社會矛盾最終導致巴列維王朝滅亡。一方面,伊朗時期經濟高速發展,但社會矛盾加劇。小巴列維政府稱伊朗要躍居“世界第五大國”,因此大建“面子工程”、擴充軍備,疊加腐敗問題嚴重,貧富懸殊加劇。與美貿易擴張,使美國廉價農產品進入伊朗,農民利益受損。另一方面,小巴列維依照美國的藍圖進行了教育和制度改革,激發民眾不滿。政府在城鄉實行了掃盲,以西式現代教育替代了傳統教育;給予婦女選舉權,動員婦女摘下面紗并穿著西式服裝;給予美國人超國民待遇,伊朗法律對境內的美國人沒有實際約束力。伊朗民族歷史文化和宗教情結深厚,反感美國文化,不滿伊朗政府附庸美國的政策和制度。1977年,伊朗爆發大規模民眾反國王運動(“伊斯蘭革命”)。而當時的美國卡特政府受到蘇聯方面壓力,對伊朗態度搖擺、未能采取實際支援行動。1979年,小巴列維逃往美國,巴列維王朝結束,美伊親密關系隨后反轉。

        2.1.2 美伊對抗時期:伊斯蘭共和國(1979至今)

        伊斯蘭共和國成立,美伊關系從此再未回到親密時期。1979年,“伊斯蘭革命”領導者霍梅尼上臺,標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霍梅尼作為伊斯蘭教什葉派領袖,在國內主張政教合一、去西化,導致后來伊朗俗世化程度倒退、宗教色彩加重。對外奉行“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外交政策,對蘇聯冷淡,與美國關系緊張。1979年,霍梅尼政府制造了“人質事件”(扣留了66名美國使館人員作為人質),威脅美國政府引渡小巴列維并交還其在美財產。1980年,美國凍結了伊朗政府在美國的95億美元資金,并宣布美伊斷交。1989年霍梅尼病逝,原總統哈梅內伊繼任領袖并連任至今。而后任總統拉夫桑賈尼(1989-1997)和哈塔米(1997-2005)提出“親美”的改革派觀點,認為政治不應該影響商業關系,曾暗中與美國簽訂石油協議未遂,或者暗示加強與美的文化交流,但時任美國克林頓政府并不領情。

        2.1.3 兩伊戰爭(1980-1988)

        兩伊戰爭期間,美國曾因希望平衡中東局勢而暗中支援伊朗,但美伊緊張關系的根本局面不變。1979年“人質事件”后,美伊關系緊張,美國為針對伊朗,扶植了同年上臺的伊拉克領袖薩達姆。1980年,薩達姆出兵進攻伊朗,“兩伊戰爭”爆發,雙方交戰8年。兩伊戰爭期間,以美蘇為首的大國支持伊拉克,為薩達姆提供了武器和經濟援助。伊朗方面由于外交孤立,經濟被全面封鎖,石油出口受限,且武器供給不足,劣勢明顯。然而,美國對中東的政策目標是平衡各方勢力,防止一方獨大。因此美國對伊朗的態度并非完全強硬,里根政府曾秘密允許通過第三方間接向伊朗輸送武器零部件,即“伊朗門”事件,其下屬諾斯、波因德克斯特等人為里根背鍋,經多輪審判險遭監禁。因此說明,美伊敵對關系在當時的美國是“政治正確”的。兩伊戰爭后期,伊朗政府面對伊拉克和美國的雙重圍攻,難以支撐。1988年,雙方在聯合國調解下同意停戰。

        2.1.4 伊朗核問題談判(2002至今)

        伊朗核問題暴露后,美國對伊朗態度嚴厲,近期更是通過退出原有協定進一步施壓伊朗,導致美伊矛盾升級。2002年8月,伊朗流亡組織“伊朗全國抵抗委員會”揭露伊朗的秘密鈾濃縮廠和重水設施,伊朗核問題暴露,引發國際社會恐慌。之后,英國、德國和法國希望通過外交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但美國拒絕參與。2006年6月,美國和中國、俄羅斯加入英國、德國和法國的談判行列,形成伊核問題六國(簡稱“P5+1國家”),隨后聯合國安理會先后采取6項決議案,逐步制裁伊朗。2009年9月,美國奧巴馬政府稱伊朗有地下濃縮設施,開始嚴正商議空襲伊朗。2013年3月,美國開始與伊朗官員展開一連串秘密談判,甚至未對P5+1國家內部公開其內容。同年6月伊朗現任總統魯哈尼上臺,積極推進美伊談判。9月魯哈尼與奧巴馬通話,是1979年以來兩國元首第一次通電話,被認為是美國和伊朗關系的重大時刻。2013年11月,伊朗與P5+1國家簽署了“伊朗核問題臨時協議”,同意限制其核試驗有關活動,換取聯合國對伊朗制裁的解禁。2016年,美國奧巴馬政府正式承認伊朗履行了核協議,并取消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然而,由于美國國內有聲音認為該協定有漏洞,特朗普競選時承諾要廢除或者退出伊朗核協議,目的是簽訂新的協議以進一步限制伊朗的核試驗及軍事活動。2018年,特朗普為履行承諾宣布了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問題協議,并實施新的制裁措施,標志美伊沖突開始升級。后來,伊朗將美國上訴至國際法庭,美國敗訴,但拒絕執行裁決。伊朗隨后開始逐漸違背協定,開始新一輪的核試驗,向美國挑釁。

        2.2 美伊沖突的四大原因

        2.2.1 美國最重要盟友沙特與伊朗之間存在政治和教派沖突

        伊斯蘭教內有諸多教派,其中遜尼派和什葉派是最大的兩個。遜尼派人數大約占90%,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國家以及土耳其、印度、馬來西亞等國;什葉派人數大約占10%,其中一半在伊朗,其余主要在伊拉克、巴林、阿塞拜疆等國。

        遜尼派和什葉派在歷史上曾有過激烈的教派斗爭,隨著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取得勝利,中東最大的什葉派政權伊朗和最大的遜尼派政權沙特之間重啟爭端。尤其是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了遜尼派領導人薩達姆,使得伊朗在什葉派人數占優的伊拉克獲得影響力,打破了中東地區的實力均衡。

        沙特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最重要的盟友,其與伊朗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美國無法不顧盟友的感受與伊朗交好,伊朗也無法信任站在沙特背后的美國。

        2.2.2 美國想要掌控石油、地緣政治和中東局勢,伊朗十分關鍵

        美國插手中東事務,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所謂的“石油美元”。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之后,美元與黃金脫鉤,為保持美元的國際貨幣霸權,美國與沙特等產油國達成協議,石油用美元進行結算。伊朗是OPEC第四大產油國,對國際石油市場有著重大影響力。

        伊朗位于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中東地區,扼守霍爾木茲海峽,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中東地區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霍爾木茲海峽是海上石油運輸生命線。伊朗臨近前蘇聯國家,對于美國遏制俄羅斯有著地緣政治價值。

        2.2.3 伊朗核問題挑戰美國霸權和全球政治均勢

        反美的伊朗秘密開發核武器自然無法被美國所容忍,而面對世界第一大國的威脅,伊朗也渴望通過核武器尋求自保。2015年7月14日,伊朗與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伊核問題六國經過漫長談判后,就限制伊朗發展核武及解除對伊朗的制裁問題達成協議。但是2017年1月,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后開始采取對伊朗強硬政策,先后退出伊核協定和阻止伊朗石油出口,迫使伊朗做出停止履行部分伊核協定的決定,伊朗核問題出現反復。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并恢復對伊朗的制裁。

        2.2.4 美伊兩國均有轉移國內矛盾的政治需求

        特朗普面臨連任選舉的競爭壓力,且一直遭受民主黨彈劾等黨派攻擊,美伊沖突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提高選民支持率,轉移當前壓力,將內部矛盾轉移到外部。

        伊朗在遭受美國經濟制裁之后,國內經濟衰退,匯率貶值,物價飛漲,失業增加,民眾不滿情緒上升。伊朗執政者通過激發民族主義,將矛頭對準美國,有利于維護政權統治。

        3美伊沖突的影響

        美伊沖突短期看將影響全球經濟、資本市場、中國經濟、中美關系和美國大選五大方面,長期來看若美伊沖突持續擴大升級,將進一步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帶來深遠影響。

        3.1 從全球經濟看,美伊沖突升級將部分抵消降息潮對經濟的托底作用,全球經濟暫時性弱企穩態勢或受拖累

        全球主要經濟體采取積極財政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疊加中美貿易摩擦邊際緩和,2020年全球經濟有望弱企穩、但基礎并不牢固。2019年11月全球制造業PMI50.3%,連續4個月回升,為2019年4月以來首次位于榮枯線之上,OECD領先指數邊際弱企穩,預示全球經濟有望企穩。但當前全球經濟回穩的基礎仍不牢固,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逆周期調節空間有限,整體仍將趨勢性放緩,新興市場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回穩的主要動力。2019年12月全球制造業PMI50.1%,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美國制造業PMI47.2%,創2009年3月以來新低。

        地緣政治不確定上升影響企業投資及出口、居民消費,或將部分抵消降息潮對經濟的托底作用,全球經濟弱企穩的態勢或受拖累。政治局勢的不確定性將對企業投資及出口、居民消費產生負面影響,拖累全球經濟。此外,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將使得大國和重要地區加劇軍備競賽,政府赤字的擴大用于軍力擴張而不是改善民生及調控經濟,全球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或進一步受到波及。

        3.2 從國內經濟看,美伊沖突升級使得中國石油進口、企業投資在伊朗將受負面影響,短期內或推高國際石油價格并傳導至物價,長期影響則要看沖突是否持續升級

        在美伊沖突升級的背景下,中國石油進口、企業投資在伊朗將受負面影響。伊朗是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國,作為中東重要的產油國,中國和伊朗一直保持著密切的經貿往來。2018年,伊朗向中國的石油出口達2927萬噸,占中國當年原油進口總額的6.3%,為中國第三大原油進口國。在2009年,這一數字曾接近12%。伊朗也是中國在西亞地區重要的海外投資目的國,截至2017年,中國在伊朗的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36.2億美元,在西亞地區僅次于阿聯酋的53.7億美元和以色列的41.4億美元。

        美伊沖突將沖擊伊朗、伊拉克及中東地區原油供給,短期內或推高國際石油價格并傳導至物價,長期影響則要看沖突是否持續升級。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油價上漲將從兩個渠道影響通脹:一是直接推升CPI中的交通工具用燃料價格和居住用水電燃料價格,二是通過PPI中生產成本增加傳導至終端的CPI。在沒有油價沖擊的條件下,預計2020年中國CPI同比約3.5%,前高后低。1月由于春節因素可能突破5%,上半年保持在4%以上的高位,下半年受豬肉供給恢復和翹尾因素消退影響出現大幅回落。情景一:若美伊沖突沒有持續升級,則石油價格先是脈沖式上升,隨后逐步回歸常態。油價上漲短期內將顯著推高CPI,疊加上半年本就較高的CPI中樞,通脹壓力較大。但在沖突沒有持續升級的背景下,油價上漲不可持續,且當前PPI負增長,總需求疲弱,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面臨通縮風險,貨幣政策仍應加強逆周期調節。情景二:若美伊沖突持續升級,則石油價格面臨長期上升壓力,類似19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油價上漲將引發成本推動型通脹,且通脹預期不斷強化,導致通脹螺旋式上升,疊加總需求不足,經濟“滯脹”,貨幣政策陷入兩難。根據美國經驗,為對抗通脹高企,貨幣政策將大幅收緊,總需求進一步下滑,經濟陷入衰退。

        3.3 從中美關系看,美伊沖突升級或使美國對外政策重心轉移,中國外部環境有望改善、迎來新的戰略機遇期

        歷史上“911”事件、2008年金融危機均使得美國對華態度有所緩和,為中國爭取了相對良好的外部環境。2000年美國共和黨政綱提出“中國是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而非戰略合作伙伴”,但其后911事件使得美國需與中國合作對抗恐怖主義,最終美國對中國實施“接觸”與“遏制”戰略,共和黨對華態度轉為強硬與拉攏交織,民主黨主張繼續與中國接觸。伴隨中國經濟崛起,美對華遏制態度有所上升,但2008年美國遭受金融危機重創,美國再次出現依賴中國需求帶動其經濟復蘇的訴求,并自2009年開始建立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這表明美國對華態度不僅受到中美經濟相對實力變化的影響,還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受制于美國對外政策重心的轉移。伴隨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南海問題沖突加劇,美國重返亞太,實施“亞太再平衡”,對華發起貿易摩擦、并進行全面遏制。本次美伊沖突升級對中國的影響有利有弊,但整體來看有望改善中國外部環境,利于中美貿易談判推進,中國應抓住機遇以二次入世的勇氣和決心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

        3.4 從資本市場看,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上升打壓市場風險偏好,短期內將推升黃金等避險資產上漲,但股票市場短期受到壓制,同時石油供給端可能受影響而抬升油價

        美伊沖突升級將使得市場避險情緒上升,進而推升黃金等避險資產上漲,但股票市場短期內受到壓制。一方面,受中東局勢緊張消息影響,黃金、日元等避險資產紛紛上漲,截至1月8日,現貨黃金價格已突破每盎司1600美元,為2013年以來首次。10年期美債在通脹預期升溫的情況下震蕩,但10年期美債實際利率回落至零水平。另一方面,避險情緒上升引發風險資產調整,全球股市均出現一定程度回調,1月3日-1月7日,道瓊斯工業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分別累計下調1.2%和0.8%,1月8日日經500、上證指數、恒生指數分別下調1.6%、1.2%和0.8%。

        石油供給端可能受影響而導致油價有所上升,但若兩國沖突不再升級預計油價抬升幅度有限,難以改變全球新一輪貨幣寬松的趨勢。若美伊沖突持續升級,則將對全球油價乃至通脹產生深遠影響。我們認為前者概率較大。伊朗作為OPEC成員國,2018年其石油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占比分別為10.4%,美伊貿易沖突升級將導致國際原油價格抬升,若兩國沖突不再升級,疊加高油價不符合當前美國經濟的利益,短期內石油價格上漲的幅度或較為有限。此外,當前美國對外部原油供應的依賴大幅下降,2008年后美國頁巖油技術的發展使得美國原油產量大幅上升,2018年美國原油產量6.7億噸,成為全球油產量最高的國家。國際油價上漲對美國內部通脹影響有限,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的門檻較高,短期內全球貨幣寬松趨勢在經濟下行壓力仍存的背景下仍將持續。然而仍需注意到,1月8日伊朗于威脅稱或將對包括科威特、巴林、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在內的美國盟友進行打擊。而上述國家疊加伊朗、伊拉克的石油儲量占全球儲量總值的比重為44.7%,若美伊沖突持續升級,則將對全球油價乃至通脹產生深遠影響,屆時世界經濟趨勢下行、疊加油價帶動物價上漲,全球或陷入美國80年代滯脹的境地。1月9日凌晨特朗普講話釋放和平信號后,當前油價上漲預期有所修復。

        3.5 從美國大選看,美國民眾對美伊沖突看法兩極化,對選情影響取決于美伊沖突升級情況

        美國民眾對本次美伊沖突態度兩極化,整體來看反對者略多于支持者,分黨派來看兩黨對立情緒濃厚但民主黨內出現分歧。從整體情況來看,美國民眾對本次美伊沖突中特朗普做法的反對者略多于支持者。根據《赫芬頓郵報》(HuffPost)對此次美伊沖突的民調數據,調查人群中對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和伊朗問題處理方式的反對者(分別為50%和46%)要略多于支持者(分別為39%和40%),但在特朗普發動針對伊朗蘇萊曼尼將軍的空襲行動這一問題上的支持者(43%)多于反對者(38%)。分黨派來看,共和黨內高度團結,根據HuffPost/Yougov民調數據,86%的共和黨人支持特朗普對蘇萊曼尼的空襲決定。民主黨內政見分裂但總體偏向于反戰,選民方面,69%的民主黨人表示反對,遠低于此前支持彈劾的比例;總統參選人方面,拜登、桑德斯和加巴德等“反戰派”反對刺殺蘇萊曼尼和挑起美伊戰爭,布蒂吉格、沃倫和彭博譴責蘇萊曼尼過去在對美襲擊活動中的所作所為,但對特朗普空襲行動的決策過程和應對準備表示質疑,認為空襲這一舉措并不明智。

        共和黨方面,特朗普支持率在空襲行動后有所下降,未來選情走向受制于美伊沖突升級情況;民主黨方面,拜登等反戰派或贏得更多支持。歷史上,涉及對外的重大國家和民族危機有助于領導人凝聚人心和提升支持率,即“聚旗”效應,根據NBC報道,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時任總統肯尼迪支持率從61%上升到74%,1991年海灣戰爭時任總統老布什支持率從59%上升至89%。共和黨方面,特朗普2011年曾發表推特“為了獲得連任,奧巴馬將對伊朗開戰”,顯示其認為軍事行動有助于贏得選民支持。但特朗普發動此次空襲,未能引發“聚旗”效應,其支持率不升反降,截至1月7日其支持率為42.0%(民調網站Fivethirtyeight),較空襲前下降0.6%。特朗普連任可能性受制于美伊沖突升級情況,若伊朗退讓使得美國快速取得勝利,則或將引發“聚旗”效應、提升其短期支持率,但支持率的上升僅為短期效應、難以持續,對其連任幫助較小,老布什在海灣戰爭翌年大選中并未能成功連任;若事態僵持或美國傷亡人數持續增加,將對美國大選和特朗普支持率產生重大負面影響。民主黨方面,黨內參選人政見分歧將影響黨內選票的重新分配,反戰派或贏得更多選票,HuffPost/Yougov民調顯示,擁有長期外交主政經歷的拜登在伊朗問題上獲得了56%的民主黨選民的信任。

        4 未來展望:短期看全面戰爭概率不高,兩國或重回談判桌,但長期矛盾難以化解、對抗風險仍存

        美伊沖突將有三種走向:一是大事化小,兩國進行談判并就兩國關系達成一致;二是長期來看打打停停,小型沖突持續不斷,但是并未走向全面戰爭,而是可控的沖突;三是持續升級,俄羅斯等國卷入,引發代理人戰爭,甚至“第三次世界大戰”。我們認為第一、二種情形概率較高,即雙方重回談判桌。

        4.1 雙方利益訴求決定全面升級并非上策

        美國方面,特朗普面臨大選在即、民主黨和民眾對戰爭持反對意見,并不希望挑起持續的戰爭,而是將此次空襲限制在可控的范圍內,表明維護美國利益的姿態,除非戰爭升級后速戰速決,否則一旦陷入戰爭泥潭對特朗普不利。其一,本次行動更多的是特朗普出于政治壓力的報復。1979年11月4日,伊朗為報復美國收留巴列維,襲擊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扣留美國人質長達444天,間接導致卡特連任失敗,成為少數未連任總統之一。因此前期伊拉克的美國軍事基地接連遭襲、伊拉克巴格達的美國大使館事件等,促使特朗普面臨政治壓力、采取反制措施。事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聲明“除掉蘇萊曼尼是必要的,但不希望與伊朗開戰,也不會看著美國人處于危險中。”其二,美國民眾以及民主黨對美伊沖突升級為戰爭持反對意見。美軍襲擊蘇萊曼尼次日,約70個城市的美國民眾游行抗議并發表“不要戰爭”、“撤出伊拉克”等口號;且此前伊拉克、阿富汗戰爭帶來的嚴重后果強化民眾反對戰爭。同時,美國民主黨人公開批評特朗普的空襲行為,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美國和全世界無力應付不斷升級且無法逆轉的緊張關系。此次行動未經國會授權。”;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亞當·希夫,“國會沒有授權,美國人民也不想和伊朗開戰”;前美國副總統拜登,“特朗普總統剛剛向易燃物箱扔了個炸藥…我們可能即將在中東發生重大沖突”。

        伊朗方面,長期制裁和封鎖促使國民經濟衰退,國內社會動蕩,難以承受大規模戰爭。其一,出口下滑,經濟增長停滯。2015年伊核全面協議達成后,伊朗的石油出口曾大幅增長,但進入2018年后隨著美國制裁的逐步升級,伊朗石油出口大幅下滑,據OPEC數據,伊朗2018年石油出口為日均184.9萬桶,較2017年下滑13.0%。據IMF預測,2019年伊朗實際GDP增速為-9.5%,2020年0增長。其二,民生凋敝引發社會動蕩,政局不穩。2019年11月15日,伊朗政府為維持財政收入大幅提高國內汽油價格,普通汽油由每升1萬里亞爾上漲至配額內每升1.5萬,超出部分每升3萬里亞爾,漲價幅度分別達50%和200%,此外高標汽油無配額,價格由1.2萬里亞爾上漲至3.5萬里亞爾,漲幅約200%。這一提價舉措引發伊朗國內大規模暴亂,漲價當日示威游行開始,隨后迅速演變成打砸搶燒。據伊朗官方媒體法爾斯通訊社公布數據,在伊朗全國28個省、100多個城市均出現了抗議示威,參與人數多達8.7萬人。此后,采取切斷網絡網絡和軍事力量鎮壓的方式平息動蕩。

        從軍事實力來看,伊朗遠落后于美國,與美國全面開展無異于以卵擊石。全球火力指數排行榜(GFP)根據公開可獲得信息,考慮多達55項指標衡量一國軍事實力,并構建軍事實力指數,該指數以0為理想軍事實力水平,越接近0表明軍事實力越強。則美國在此排行榜中以0.062排名第一,伊朗以0.261排行第14,美國軍事實力遠超過伊朗。具體來看,伊朗的軍費開支、軍用飛機數量、機場數量、作戰坦克、潛艇、護衛艦數量和戰時可動員總人力相當于美國的1%、4%、2%、26%、50%、27%和33%。此外,非武裝力量看,隨著美國頁巖油革命的發展,美方對石油進口依賴程度大幅降低,伊朗無法通過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等手段制約美國。

        從當前雙方態度看,雙方對重新談判均保留余地。伊朗方面,對恢復伊核協議保持開放態度。1月5日,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穆薩維表示,伊朗無意與美國進行戰爭,在為蘇萊曼尼將軍報仇后,不拒絕與美國在“5+1”的框架下重新進行核談判。1月8日,伊朗對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基地進行打擊后,外交部長扎里夫發推特稱,伊朗的自衛行動已經結束,并不尋求(局勢)升級或戰爭。美國方面,同樣表示并不希望挑起戰爭。1月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當日表示對蘇萊曼尼的刺殺是為了阻止戰爭而不是挑起戰爭,同時表示美國并不尋求伊朗的政權更迭。美國CNN新聞稱美軍在本次襲擊中“零傷亡”,并分析此次襲擊只以少量導彈襲擊美方,實際上一方面為為伊朗保留顏面、平息民怒,另一方面為雙方和談敞開大門。

        4.2 美伊關系存在其長期根源,沖突全面升級的風險并未解除

        美伊關系可是長期矛盾積累的產物,即使沒有此次美伊相互報復事件,兩國仍然面臨長期敵對的局面。美伊關系在巴列維王朝結束后便由親美轉向抗美,1979年伊朗革命、小巴列維下臺,伊朗遵循“去西化”的外交政策,與美國關系緊張;“人質事件”爆發后,美伊關系走向冰點。在地緣政治上,伊朗周邊的兩伊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等多個局部戰爭均與美國有關聯,同時在伊朗近鄰的中東、中亞、南亞等駐扎有大量美國軍隊。在伊核問題上,美國多次對其采取“遏制”政策,2015年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達成、美國解除制裁,但2018年特朗普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并逐步恢復對伊朗制裁。在恐怖事件上,美國多次指責伊朗支持恐怖組織,2019年4月,特朗普宣布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列為“外國恐怖組織”,任何與伊斯蘭革命衛隊往來行為都將面臨風險,為美國加大對伊朗制裁力度做鋪墊。在能源問題上,伊朗石油儲量居世界第四位,伊朗與美國在中東地區戰略利益矛盾不斷激化。

        應警惕因地緣政治劇烈沖突,引發美伊事件升級成多國參與的世界大戰。2018年以來,美國集中火力對伊朗實施全面經濟封鎖與制裁,2018年5月美退出伊核協議,2018年8月美對伊朗礦產、金屬、汽車和金融等非能源領域制裁,2018年11月美對伊朗能源和航運等領域制裁,2019年4月美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列為恐怖組織、并封鎖伊朗石油出口,2019年5月美在中東地區部署航母戰斗群和轟炸機特遣隊、并封鎖伊朗鋼鐵鋁等產品出口,導致伊朗經濟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居民生活負擔明顯加重。雖然美國的本意是控制中東,通過對伊朗“極限施壓”達成壟斷石油的目的,并不想與伊朗發生戰事,但如果伊朗民眾積怨加深主動反抗,全球爆發黑天鵝事件,向美國轉移矛盾,不排除戰事升級至全球的可能。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文/小編)
        打賞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推薦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m.sneakeraddict.net/news/show-26185.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3 - 企資網 4890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058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系
        客服

        聯系客服:

        在線QQ: 303377504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客服001 客服002 客服003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9:00 - 18:00

        反饋

        用戶
        反饋

        人妻丰满熟妞av无码区| 中文网丁香综合网|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免费|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中文字幕无码人妻AAA片|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去台湾|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在线精品自拍无码| 亚洲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福利软件|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中文字幕mv|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无码AV岛国片在线播放|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911国产免费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忘忧草在线社区WWW中国中文|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日韩区欧美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本日| 无码永久免费AV网站|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片| а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西西午夜无码大胆啪啪国模|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中文无码久热丝袜|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网站|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久久有码中文字幕| 最近2019中文字幕电影1| 久久中文骚妇内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