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朱邦凌
溫氏股份1月6日晚間披露的2019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9年度實現凈利潤為盈利138.5億元至143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49.97%到261.35%。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肉豬1851.66萬頭,同比下降16.95%,但是銷售價格同比上漲46.57%;銷售肉雞9.25億只,同比增長23.58%,銷售均價同比上漲9.93%。
據公開資料,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位于云浮市新興縣勒竹鎮欖根,現已發展成為一家以養雞業、養豬業、養牛業為主導,兼營食品加工、動物保健品的跨行業、跨地區發展的大型畜牧企業集團。目前已在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建成140多家一體化公司,是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和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之一。
1、每人集資1000元,共集資到8000元成立股份制公司
溫氏股份的前身是廣東簕竹鎮的一個養殖場,當時正值1982年,農村發展的大背景還是搞承包制。和兒子溫鵬程承包著養殖場的溫北英還要實現大理想。于是溫北英和村里其它六戶人家商量成立股份制公司,每人集資1000元,共集資到8000元,并向銀行貸款10萬元,以溫鵬程承包的簕竹鎮的養殖場為基礎,辦起了股份制形式的新興縣簕竹畜牧聯營公司。
這也成為溫氏股份的前身。隨后,在溫北英和溫鵬程的帶領下,以簕竹畜牧場為根據地,溫氏股份發展迅速。到2004年,這個從養殖場發家的企業實現產值逾50億元。到2018年,營業收入達572億元,凈利潤39.57億元。
2、全國規模最大的專業養殖企業整體上市
2015年11月2日,溫氏股份在深交所掛牌上市。這標志著全國規模最大的專業養殖企業溫氏集團正式實現整體上市。據溫氏股份最新公告,公司此次公開發行4.35億股,發行后公司總股本規模將達到36.25億股。此次換股吸收合并的發行價為16.15元/股,換股比例為0.807,即每1股大華農股票可換得0.807股溫氏股份股票。
溫氏集團探索出以“公司+農戶(家庭農場)”為核心的農業產業鏈管理模式,因適合中國特殊國情而得以在全國迅速推廣。這種模式,合作農戶主要負責飼養環節,養殖產業鏈中的品種繁育、種苗生產、飼料生產、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產品銷售等環節則由溫氏集團掌控。
溫氏一直秉持的都是員工持股的股份合作制經營模式,自2016年推出員工持股計劃以來,參加的對象包括管理團隊和正式員工,持股人數達6800多人。這一做法,不僅實現了股東和員工利益的相對統一,而且還提高了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溫氏股份的上市,也開啟了新一波的“養豬造富”。據統計,有48人成為億萬富翁,上千人成為千萬富翁。而在最新公布的2019年《胡潤百富榜》上,溫氏股份共有9位股東上榜,僅次于阿里系,與小米并列成為造富人數第2高的企業。對此,胡潤稱:“今年是豬年,屬豬的、姓朱的、養豬的、殺豬的企業家表現都不錯。”其中溫氏股份的實控人溫鵬程家族以193億元位列第183位。
3、以8.1億元現金獲得新大牧業61.86%股份
河南省是我國重要的養豬大省,但目前溫氏股份豬產業在河南省是零布局,為了完成溫氏股份養豬業7,000萬頭的未來發展目標,并在長期實現河南省市占率10%的目標,需要加大投入發展該區域的生豬產業布局。2019年11月27日,溫氏股份宣布全資子公司溫氏產投擬通過股權購買與增資的方式,以8.1億元現金獲得河南省新大牧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大牧業”)61.86%股份。交易完成后,溫氏股份將實現其豬產業在河南零布局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