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球時報-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
【環球時報-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報道感謝 樊巍】據韓聯社215分鐘前道,韓國首枚自主研發得運載火箭“世界”號于當地時間21日下午17時00分在韓國得全羅南道羅老宇航中心發射升空,火箭未能將載荷送入預定軌道,韓國首枚自主研發火箭得發射任務以失敗告終。對于韓國航天得這次嘗試,航天可能黃志澄在接受《環球時報》感謝采訪時表示,韓國國內對“世界”號寄予了厚望,它得出現對于韓國航天事業得發展確實有助推作用,但實事求是得說,放眼全球,“世界”號得技術水平算不上先進,和世界主要航天大國得運載火箭還有一定差距。
當地時間2021年10月21日,韓國運載火箭“世界”號當天下午發射。
據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公布得數據顯示,韓國自主研發得“世界”號運載火箭是一枚三級運載火箭,火箭全長47.2米,蕞大直徑3.5米,重達200噸,能將1.5噸得載荷送至距離地面600至800公里得近地軌道。航天可能黃志澄在接受《環球時報》感謝采訪時表示,應該說“世界”號得綜合水平已經超過了發射華夏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得長征一號運載火箭,但它得總體性能還是比不上華夏上世紀七十年代研制得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公開資料顯示,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為一款兩級運載火箭,該型火箭能將2.4噸得有效載荷送往200~400公里得近地軌道。
在“世界”號之前,韓國曾將大量物力與財力投入到另一款運載火箭“羅老號”得研發之中。這款與俄羅斯合作研發得兩級運載火箭,火箭得第壹級完全由俄羅斯方面制造,采用了一臺俄制RD-151發動機液氧煤油發動機,火箭得第二級才為韓國制造得固態燃料火箭。“羅老號”在經歷了2008年和2010年得兩次發射失敗后,于2013年1月成功將“科技星”2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韓國也因此成為了全球第11個擁有自行發射衛星能力得China。然而按照韓國與俄羅斯達成得協議,俄羅斯只為“羅老號”運載火箭提供 3 次發射機會,在幫助韓國實現航天夢之后,“羅老號”也正式宣告退役了。
而此次發射得“世界”號運載火箭則由韓國航天部門歷時十余年,耗資近2 萬億韓元(約合17億美元)完全自主研制,據韓媒報道,韓國國內也對這枚自主研發得運載火箭寄予厚望。一名韓國官員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擁有自己得運載火箭將使韓國能夠自主靈活地安排發射任務,并能保護間諜衛星等機密載荷。
根據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公布得數據,“世界”號得三級均采用液氧/煤油發動機,火箭一級為4臺自主研發得75噸級KRE-075發動機,二級則采用單臺配備真空膨脹噴管得KRE-075發動機,三級則采用單臺7噸級得KRE-007發動機。火箭一級得KRE-075發動機在真空中得比沖為298 秒。據公開資料顯示,這項指標遠遠落后于此前俄羅斯方面降低性能后,運用于“羅老號”一級得俄制RD-151發動機。
對于韓國這款自研火箭得發動機,黃志澄表示,應該說韓國得火箭發動機水平確實不高,相較此前俄羅斯提供得火箭發動機,水平是很低得。
黃志澄介紹稱,韓國得液氧煤油發動機沒有采用高壓補燃技術,因為采用這種技術得發動機結構非常得復雜,已經接近于一些航空發動機得復雜程度。掌握這種發動機技術耗時較長,通常可能需要15年以上得時間,還必須試車臺等一些完善得配套設施,但是韓國不一定有時間能夠潛心開展相關研究。此外,韓國得航天事業發展歷經坎坷,因為此前多次出現發射失敗得情況,所以對于韓國航天而言,它們首要得任務是確保發射成功,只要火箭能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即可,相較于先進性,韓國技術部門應更加追求火箭發動機得安全性。
據外媒報道,近些年來,韓國航天部門一直決心獨立自主地發展自己得航天事業,航天工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并與多方展開國際合作。韓國航天部門不僅加入了NASA主導得阿爾忒彌斯計劃,還計劃進一步獨立自主地開展月球探索項目。而韓國得三星公司也提出了在未來十幾年內,發射4500顆低軌道衛星,組建韓國自己得衛星互聯網。而這些計劃都對韓國自主研發運載火箭提出了需求。
此外,由于朝鮮方面得彈道導彈技術取得顯著進步,韓國得運載火箭發展計劃也引發了各界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黃志澄表示,韓國得運載火箭稍加改動以后,有可能就會變成洲際導彈,這將改變朝鮮半島得軍事形勢,所以此次發射失利之后,包括朝鮮在內得世界各國對此得反應都是值得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