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為所有風口助力得“發動機”。一個地區,營商環境越優越,發展動力越強勁。
為了更好地與世界一流水平接軌,成都市青白江區早在前年年就提出“高能級創建國際化營商環境標桿城區”工作目標,并組建了區行政審批和營商環境建設局,集中劃轉16個區級部門得行政許可事項998項、集中度達90%以上,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百分百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十三五”期間,青白江區更是連續三年獲評“華夏營商環境質量十佳區”,蟬聯“華夏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示范區”。
支持近日:成都市青白江區提供
去年年末,青白江區聚焦市場主體反映得難點、痛點、堵點,發布了《全面深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實施方案》,其營商環境建設正式邁入3.0時代。“十四五”開局得第壹年,青白江區對標世界一流水平,繼續“摳細節”,在其任務清單里,未來五年將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營造寬松公平得市場環境、穩定可期得法治環境、便捷可及得政務環境。
昨日(12月9日),青白江區首屆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十大優秀(創新)案例評選結果正式出爐。“交地即交證”再創審批新速度、企業證照注銷“一次辦”、政務服務跨區域通辦……透過這20個案例可以看到,青白江區營商環境得“國際范兒”進一步彰顯。
保姆式企業服務
今年1月15日下午,成都云鋼聯物流有限公司得負責人手上那本紅彤彤得不動產權證書,拉開了青白江區審批繼續破紀錄得大幕。“真是不敢相信,以前要跑好幾趟才能辦好,現在拿地當天就能拿到不動產權證書,‘交地即交證’為我們企業提供了大方便。”這位負責人說道。
“交地即交證”,是青白江區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得重要舉措。通過實行這樣得運行模式,企業在交地時即開展不動產登記,實現了交地與交證“零時差”服務;同時,發證所需得各項審核工作從后置變成前置,從原來得10多個工作日提速到只需1個工作日。
自此,項目早落地、早融資、早開工、早達效,在青白江區成為現實。蕞好得佐證是,年初,總部位于香港得大型供應鏈企業玉湖冷鏈將食品供應鏈華夏西部基地落到了成都青白江區。選擇青白江,正是看重這里得鐵路港口優勢,能夠很好得整合國內、國際供應鏈。
青白江區得營商環境也沒有讓企業失望。僅用了7個月時間,玉湖冷鏈在青白江區完成了從啟動項目報征到“交地即交證”得全過程。這里得不動產登記服務進入了“一天辦兩證”“交地即交證”“零材料”服務新模式,以極簡得審批速度,助推項目加速向前。
今年底,“交地即交證”獲評青白江區首屆國際化營商環境十大創新案例。然而,青白江區不滿足于此,希望加大改革力度,探索“拿地即開工”模式,從土地供應、規劃審批、不動產登記、開工許可等提供“一站式”全鏈條服務。
項目審批在提速,企業注銷也在優化。“推行企業證照注銷‘一次辦’”獲評了十大創新案例,今年青白江區在四川省率先推行企業證照注銷“一次辦”改革,為企業退出市場提供更加便利化服務,切實解決企業“注銷難”問題,促進企業“新陳代謝”。
據青白江區行政審批和營商環境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證照注銷“一次辦”改革包括形成“一次注銷”清單、明確“一窗辦理”標準、出具“一次辦結”憑證三個層次,背后涉及到并聯審批、信息歸集共享等多項改革。
這項服務得推出,大大降低了企業證照注銷得難度——辦理窗口從原來得18個減至1個,跑動次數也壓減了80%,平均辦理時限壓縮了25天以上,提交材料也減少了70%。
超高得審批效率,在青白江區已成為常態。從今年十大優秀(創新)案例反映出來得情況看,青白江區還希望進一步做好精細化服務,破解審批快而不精、企業體驗感不強得問題。
比如一家企業因生產需求急需用水,青白江區水業公司收到企業裝水意向后,提供了號稱“水保姆”式得全程上門精準服務。企業一步都不需要跑,就實現了從報裝到接入得“一日辦結”。
又比如,一直以來青白江區都設立有“青松貸”信貸風險資金池,今年“青松貸”降低了門檻,納稅超過10萬元得企業、高層次人才創辦得與產業導向相符得企業都可以優先進入貸款得白名單。目前白名單上已經有335家企業,進一步提升了民營和小微企業獲得信貸便利化水平。
過去一年,從“一天辦兩證”,到文勘提速80%以上,再到普惠信貸,還包括企業注銷“一次辦”,青白江區不斷壓縮、精簡,為各類市場主體持續優化全生命周期服務。
創新自貿改革
作為國際貿易港口城市,“青白江速度”不僅體現在建設項目審批,也體現在國際貿易得創新改革上。
7月5日,華夏自貿試驗區第四批“可靠些實踐案例”(共18個)發布,成都國際鐵路港首創得“中歐班列運費分段結算估價管理改革”入選,并由海關總署在華夏復制推廣。
為了降低企業成本,更好發揮陸上貿易通道在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中得積極作用,《海關進出口貨物審價辦法》規定,班列國內段運費不計入貨物完稅價格。青白江區在成都鐵路港開展試點以來,商品范圍從汽車整車擴大到進口肉類、紅酒、礦產品,從單箱試點擴大到專列應用,線路從蒂爾堡、羅茲擴展至中歐班列全線,申報地海關從青白江海關擴大到所有隸屬海關。
據悉,2021年1~10月,超2000票貨物實現了國內運費扣減,貨值共計11億元。
當“鋼鐵駝隊”馳騁八年之后,又一項與中歐班列相關得重要金融創新產品落地。
8月25日,成都國際鐵路班列有限公司訂艙客戶收到66萬元“運費貸款”。這是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和建行四川分行聯合開發得創新融資產品——“中歐班列運費貸”(下稱“運費貸”)。
開發這款低利率融資產品得背景是,新冠疫情以來,中歐班列運輸得穩定性和可靠性為全球物流起到了托底得作用,卻也導致中歐班列運輸需求呈爆發式增長,班列物流企業資金壓力增大。
為解決物流企業得資金壓力,“運費貸”基于企業歷史訂艙數據和運費數據,運用大數據科技手段測算授信額度,試圖紓解小微企業國際運費支付壓力。
這款產品更大得意義在于,隨著上述在川發放首筆貸款順利落地,傳統貸款得諸多限制被打破,一套從客戶信息流、資金流到物流得評估實現了閉環操作,金融創新真正與班列得生態實現了結合。下一步優化后,這款產品乃至這種模式,也將在華夏中歐班列開行城市進行推廣應用。
改革舉措層出不窮,隨著經驗、模式在華夏復制推廣,青白江區得影響力隨之擴大,其國際化營商環境得名聲也將遠揚。
跨域政務服務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市民得“口碑”才是關鍵。高能級創建國際化營商環境標桿城區,青白江區一直在琢磨讓企業和市民能夠切身感受政務服務“蕞后一米”得細節工程。
“寶寶出生后,全家人手忙腳亂,那么多手續都不曉得該咋個辦,沒想到現在一次就搞定了。”11月15日,青白江區得市民只需要在區人民醫院、區婦幼保健院等窗口,就能辦理完新生兒得出生醫學證明、預防接種證、戶口登記、新生兒少兒互助參保登記、醫保繳費等5個事項。而在此之前,至少需要跑醫院、當地派出所、醫保部門、稅務部門等四個單位。
青白江區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得目光,不僅僅局限在自己得行政區域內。進一個大廳,既能實現“跨市通辦”,還能實現“跨省通辦”。今年以來,針對企業、市民異地辦事“多地跑”“往返跑”等問題,青白江區行政審批和營商環境建設局通過“全程網辦、異地代收代辦、多地聯辦”等方式,重點推進了政務服務“跨區域通辦”。
上年年,青白江區與德陽廣漢市、重慶江北區,首推政務服務跨區域合作模式。在此基礎上,今年5月,青白江區又與新都、金堂、廣漢行政審批局簽訂《“金青新廣”政務服務同城化合作協議》,拓展跨區域通辦合作領域。之后,不斷擴大朋友圈,截止目前,已于省內外18個地區實現政務事項跨域通辦,實現區級權限89個事項跨省通辦、138個事項川渝通辦、222個事項成德眉資通辦,截止目前共計辦件2323件。
事實上,青白江區2021年得營商環境建設,并不是十大優秀(創新)案例就能概括完得。讓企業得發展、讓市民得實惠,青白江區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得細節不勝枚舉,通過一項項精細得服務,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徑,打造幸福生活得新樣板。
推進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如果要問青白江有何優勢與訣竅,這個答案至少有兩個層次。其一,這里是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級別高一點經開區、“一帶一路”大港區、成都陸港型China物流樞紐,獨特得區位優勢催生了“買全球、賣全球”得國際化商貿環境,“陸海聯運樞紐、國際化青白江”得城市品牌也日益凸顯。構建“國際范兒”得營商環境,當是順勢而為。
其二,與其他城市相比,青白江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多成績、那么有“國際范兒”,關鍵就在于,這片區域營商環境構建得整體邏輯中時刻保持著對企業和市民需求得關照,站在這些“城市合伙人”得角度多考慮了“一步”,不斷啃下營商環境建設走入深水區得那些“硬骨頭”。 文/李金陽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