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循環”新格局下,消費對經濟發展得重要性日益凸顯。
近日,武漢市對外宣布,將通過5年努力,打造國際消費門戶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萬億元,輻射帶動長江中游城市群消費提質擴容。
不只是武漢,第壹財經感謝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國內不少地方掀起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得熱潮,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成都、西安、鄭州、南京等20多個城市,計劃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來推動消費升級。
哪些城市有望在此輪競爭中率先突圍?多位接受第壹財經感謝采訪得可能對此意見不盡相同,除了北京、上海獲全票外,深圳、廣州、杭州、成都、武漢等城市都獲得提名。
武漢立下萬億社零總額目標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現代國際化大都市得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費資源得集聚地,更是一國乃至全球消費市場得制高點,具有很強得消費引領和帶動作用。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得《關于進一步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得意見》,正式拉開華夏積極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得序幕。
前年年,商務部等14部委聯合出臺得《關于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得指導意見》,又進一步明確了具體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
進入2021年,“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被正式寫入華夏“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
作為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和建設中得China中心城市,武漢經濟總量和消費市場規模連續多年位居中部第壹、華夏前十。前年年,武漢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49.64億元,位居華夏第六,是“十二五”期末得1.46倍,年均增長9.9%。受疫情影響,上年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49.84億元,同比下降20.9%,但總量仍穩居華夏前十。
早在前年年,武漢便出臺了《全市加快新消費引領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前年—2021年)》,上年年又完成了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試點申報方案。在此基礎上,武漢此次出臺得《武漢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 圍繞打造國際消費新地標、集聚國際消費新資源、培育國際消費新業態、拓展國際消費新場景、營造國際消費新環境等5個方面,提出20條具體舉措。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武漢將培育形成2~3個具有國際影響力得核心商圈、10個以上知名夜間消費集聚區、10個以上智慧商圈、10個以上感謝閱讀本文!基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萬億元,網絡零售額突破5000億元;培育1~2個China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片區,國內旅游人數達到3.87億人次,入境旅游人數達到360萬人次。
為何引得20多城同時發力
今年以來,國內不少地方掀起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得熱潮,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成都、武漢、西安、鄭州、南京等20多個城市,計劃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來推動消費升級。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經濟系主任羅知在接受第壹財經感謝采訪時分析,華夏居民消費占GDP比重一直在40%以下,而美國這一比重超過70%,“如果我們能把居民消費調動起來,這一比重還有非常大得增長空間”。
世邦魏理仕武漢分公司董事總經理王祎進一步補充說,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既能帶動周邊區域發展,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也有利于消費轉型升級,實現國民消費升級、實體商業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升級。
第壹財經感謝注意到,各地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時,大都根據自身優勢特征差異化發力。
上海是國際知名高端品牌集聚地,每年開設得首店、旗艦店數量穩居華夏第壹。今年以來,上海打出《關于加快建設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持續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得若干措施》等政策組合拳,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吸引力和競爭力得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北京近日對外發布得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十大專項行動”則突出北京特色,全力將北京培育建設成為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得全球旅游目得地,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得體育、教育、醫療、會展系列“城市名片”。
杭州發布得《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指出,將通過強化數字賦能,壯大新型消費模式,努力將杭州打造成新零售創新策源地、新零售企業集聚地、新零售技術先發地、新零售標準輸出地。到2023年,力爭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8000億元,年均增長8%以上。
為全力沖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未來5年,成都將力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得都市級高端商圈1~2個、華夏示范步行街1~2條、大型購物中心200個以上,引進品牌首店1000個以上,新建跨境電商O2O線下體驗店300家。
戴德梁行武漢商業地產部主管、高級助理董事黃色強對第壹財經感謝表示,隨著華夏大城市紛紛融入全球經濟體系,華夏搭建“雙循環”格局得進度加快,爭創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得熱潮還將在未來5年不斷持續,“這會對每個城市高端人才吸引力、創造力加速匹配、產業結構優化,以及消費拉動新經濟增長起著至關重要得作用”。
北上之外,誰能率先突圍
要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需要具備哪些條件?上述幾位可能認為,蕞核心得指標是國際化程度要高,包括進口規模大、國際化渠道多、國際商品國際服務多、國際交流頻繁、城市國際知名度高和影響力強。
商業活躍度高和輻射面廣也是一項重要指標。交通便捷,以中心城市為依托、可輻射周邊,有較強帶動能力;城市經濟基礎優質,第三產業發達,服務業競爭充分,人口購買力強,社零總額高,消費規模大。
消費政策機制靈活,營商環境好同樣是評判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得關鍵指標。此外,要有國際知名度得消費地標,這是一個業態豐富得城市地標,需要融合消費與文旅雙功能。
上年年,華夏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前十強城市是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深圳、成都、蘇州、南京、武漢和杭州。
可能們普遍認為,未來五年,北京和上海兩座超級城市將率先建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羅知認為,第三座突圍城市可能是深圳。作為擁有蕞年輕得消費群體、蕞具活力得市場環境得城市,深圳得創新和科技能力全球領先,深圳還擁有華為、大疆、比亞迪、優必選等頭部消費品牌,還有大批時裝、珠寶等時尚類品牌;杭州在數字經濟領域得優勢將對新得消費場景得開創帶來無限想象空間,會成為華夏乃至全球新零售創新得策源地。
黃色強認為,廣州是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從廣交會到跨境電商都激發著這個千年商都煥發年輕潮流新活力;成都是華夏西南人口和經濟聚集重鎮及蕞具幸福感得城市,也是“一帶一路”面向歐洲和中亞得蕞具開放高度得都市。
王祎認為,以南京為中心得南京都市圈橫跨江蘇、安徽兩省,面積2.7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2000萬。南京都市圈聚合蘇北、影響安徽、輻射蘇南,使得南京更容易拓展消費腹地。
而從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對外交流頻次和政府扶持力等多方面來看,武漢也有望率先突圍建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尤其是疫情過后,武漢由上至下都希望加大對外開放,在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城市對外展示形象、大力發展文旅產業等方面有著強有力得目標需求?!蓖醯t說。
此外,王祎認為,當前受全球疫情影響,國際人口流通減少,國際商品物流速度降低,促使奢侈品消費加速回流,這給大力發展保稅自貿區、免稅店得城市帶來發展機遇,因此像三亞、??谶@樣得免稅特色城市也有望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