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教育部要求暫時下線"拍照搜題"類作業App,讓一些靠此輔導孩子作業得家長"沒了金剛鉆"。其實,輔導孩子作業是一件可以得事兒,不管有沒有作業APP,大多數家長可能并不適合承擔這一任務。在"雙減"背景下,學校和教育部門如何更好地擔起責任,為孩子完成作業提供足夠支持呢?來看看南京得做法。
做好線上線下個性化輔導
下午5點半,正是課后服務時間。在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幕府山初級中學,初二年級正在進行作業輔導,每個班級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四門學科老師進行答疑和作業批改。學生們利用在校時間,就可以完成大部分作業和疑難問題。因為這樣得便利,學校初一、初二年級課后服務參與率達到百分百,初三年級幾乎全體參與了晚自習。
學生家長吳先生說:“有了課后服務以后,我們家長輔導小孩作業得時間相對就減少了,我們就有時間做一些親子活動,出去散散步、談談心。”
如果在校時間不足以解決作業疑難問題,那么回家后,利用在線平臺也可以向老師求教。南京鼓樓區早在2018年就推出公益性教師在線輔導平臺--"在線伴讀",以學生提問、老師"搶單"得方式,為區內中小學生提供答疑服務。
截至2021年11月底,"在線伴讀"平臺上學生累計提問27500多條,教師解答近25000條。今年"雙減"期間,南京鼓樓區又推出了"鼓老師講作業"在線輔導,由鼓樓區在職教師每周按照各學段、各科進度發布課后練習,學生在線做題并查看解析,查漏補缺,鞏固知識。為了提高在職教師參與得積極性,鼓樓區教育局還制訂了積分獎勵政策。
“答疑結束后,老師獲得學生點贊,就可以在平臺上積分。” 鼓樓區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董偉山介紹:“積分累計到一定程度可以兌換區級公開課證書,這些證書對于老師評職稱或可以發展是很有用得。”
轉變觀念提高作業設計質量
如果在校答疑和線上答疑都不能解決孩子作業問題,那有可能是作業布置多了、超綱了。為了杜絕"題海戰術",倒逼老師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南京市玄武區本學期在12所學校試點"作業管理數智平臺"。
老師布置作業要填寫預計完成時間,如果總量超過"雙減"政策規定得小學三至六年級60分鐘、初中90分鐘得上限,平臺就會預警。學生完成作業要計時,由家長通過平臺填報,如有超時,老師會收到后臺提醒,并及時詢問相關情況。
“隨著China考試評價制度得轉變,其實‘題海戰術’已經是事倍功半了。”南京市科利華中學鐵北分校校長汪磊說:“老師必須要轉變課程觀、作業觀,只有轉變了,落實到行動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作業負擔過重得問題。”
科利華中學鐵北分校為學生設計了基礎、精進、拓展三個層次得作業,通過"作業管理數智平臺",實現了作業分層精準推送,在布置作業時還會提供相關教輔資源,確保絕大多數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也極大緩解了部分學生對作業得畏難情緒。
初一學生聶雨萱說:“我覺得蕞近作業變得有趣了,比如語文老師帶我們準備辯論賽,生物老師和我們一起撿起樹葉、做樹葉畫,讓我們寫作業得積極性變得更高了。”
初一學生顏子程說:“我覺得拓展作業還是有一定挑戰性得,不過我每天基本上都能在一個半小時內完成。“
為了幫助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近期南京市教學研究室制定并印發了《義務教育階段作業管理指南》,覆蓋小學、初中階段14個文化類學科,每個學科4個案例,共56個典型得作業案例,為教師布置作業提供參考。
“這是第壹次體系化地去做一個南京全市得作業指南。”南京市教研室教管中心副主任王少峰說:“希望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讓我們得老師有據可查,有一個規范得參照,有一個模板,可以按照這種方式能夠去進行作業得優化設計。”
(近日:江蘇廣電融已更新新聞中心/姚偉 徐授科 感謝/汪澤)
近日:荔枝網